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7-10页
绪论第10-17页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一)选题的背景第10页
        (二)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综述第11-16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5-16页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第16-17页
        (一)研究方法第16页
        (二)创新点第16-17页
第一章 社会治理理论的概述第17-22页
    1.1 社会治理的内涵第17-19页
        1.1.1 治理理论的提出第17-18页
        1.1.2 社会治理的概念第18-19页
    1.2 新时代与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第19-22页
        1.2.1 新时代的界定第19-20页
        1.2.2 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内涵第20-22页
第二章 中国社会治理的历史回顾第22-27页
    2.1 中华治理传统中的社会治理第22-24页
        2.1.1 中华治理传统的内在缺陷第22-23页
        2.1.2 中华治理传统的现代价值第23-24页
    2.2 全能主义治理下的社会治理第24-25页
    2.3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治理转型探索第25-27页
        2.3.1 治理转型的初步探索阶段(1978—1991)第25页
        2.3.2 社会管理阶段(1992—2002年)第25-26页
        2.3.3 治理转型新探索阶段(2003年至今)第26-27页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困境第27-34页
    3.1 社会协同治理体系还不完善第27-30页
        3.1.1 “大国家、小社会”的局面依然存在第27-28页
        3.1.2 公民社会力量薄弱第28-29页
        3.1.3 协同治理理念落后第29-30页
    3.2 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第30-31页
        3.2.1 网络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第30-31页
        3.2.2 理性与非理性冲突,网络安全缺乏保障第31页
    3.3 社会治理法治化不完善第31-34页
        3.3.1 社会治理的立法思想落后第31-32页
        3.3.2 公正司法需要进一步实践第32页
        3.3.3 公民法治精神缺乏第32-34页
第四章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对策第34-43页
    4.1 完善多元治理主体协同格局第34-38页
        4.1.1 深化党和国家职能改革第34-35页
        4.1.2 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第35-37页
        4.1.3 创新协同治理理念与实践第37-38页
    4.2 完善互联网管理体制第38-40页
        4.2.1 转变管理理念,实现有效管理第38-39页
        4.2.2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营造理性网络环境第39页
        4.2.3 创新互联网参与社会治理第39-40页
    4.3 实现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第40-43页
        4.3.1 进一步改善立法观念第40-41页
        4.3.2 社会治理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第41页
        4.3.3 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代我国绿色发展与地方政府施政创新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
下一篇:我国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体系研究--以杭州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