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2-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2 绿色发展与政府施政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7-20页 |
2.1.1 绿色发展 | 第17页 |
2.1.2 生态文明建设 | 第17-18页 |
2.1.3 政府施政 | 第18页 |
2.1.4 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 第18-19页 |
2.1.5 绿色发展与政府施政关系辨析 | 第19-20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2.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 | 第20页 |
2.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 第20-22页 |
2.2.3 马克思主义政府理论 | 第22-23页 |
2.2.4 生态政治理论 | 第23-24页 |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绿色发展的历史回顾 | 第24-30页 |
3.1 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绿色发展的积极探索 | 第24-25页 |
3.1.1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 | 第24页 |
3.1.2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 | 第24页 |
3.1.3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 | 第24-25页 |
3.1.4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 | 第25页 |
3.2 我国推进绿色发展取得的成就 | 第25-29页 |
3.2.1 环境污染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 第25-26页 |
3.2.2 绿色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 第26-27页 |
3.2.3 生态环境治理常态化制度化正在形成 | 第27-29页 |
3.3 当前中国绿色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 第29-30页 |
3.3.1 认识不清与观念落后 | 第29页 |
3.3.2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滞后性 | 第29页 |
3.3.3 国内总体科技水平相对落后 | 第29-30页 |
4 广东省湛江市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及其经验 | 第30-45页 |
4.1 湛江市概况 | 第30-37页 |
4.1.1 湛江市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 第30页 |
4.1.2 湛江市工业化发展及其特点 | 第30-32页 |
4.1.3 湛江市城镇化进展及其特色 | 第32-35页 |
4.1.4 湛江市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 | 第35-37页 |
4.2 湛江市政府推动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 | 第37-41页 |
4.2.1 湛江市的绿色工业化发展实践 | 第37-39页 |
4.2.2 湛江市的绿色城镇化发展实践 | 第39-41页 |
4.3 湛江市政府施政主导绿色发展的基本模式及作用 | 第41-45页 |
4.3.1 政府施政主导绿色发展的“湛江模式” | 第41-43页 |
4.3.2 湛江市政府在绿色发展领域施政的作用 | 第43-45页 |
5 基于“湛江模式”的地方政府绿色发展施政创新路径探析 | 第45-53页 |
5.1 政府切实转变施政观念,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民心 | 第45-46页 |
5.1.1 树立环境优先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第45页 |
5.1.2 明确制度保障意识:构建生态优先的制度体系 | 第45页 |
5.1.3 强化发展转变意识:坚持可持续性的绿色发展 | 第45-46页 |
5.2 加强政府绿色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绿色发展相关部门联动机制 | 第46-47页 |
5.2.1 努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创人民满意的绿色政绩 | 第46-47页 |
5.2.2 完善相关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绿色发展公共利益得到保障 | 第47页 |
5.3 政府严把市场准入关,确保工业产业生态化 | 第47-48页 |
5.3.1 政府进行全方位监管,严格把守市场准入关 | 第47-48页 |
5.3.2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产业生态化 | 第48页 |
5.3.3 加强生态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产学研结合共建生态化生产体系.. | 第48页 |
5.4 增加财政支出大力支持环保,全民广泛参与绿色经济发展 | 第48-49页 |
5.4.1 政府增加环保财政支出,大力支持绿色科技创新 | 第48-49页 |
5.4.2 引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切实推进绿色经济发展 | 第49页 |
5.5 坚持城乡统筹的发展原则,促进城乡绿色发展一体化 | 第49-50页 |
5.5.1 统筹城乡科学规划,合理划分功能区域 | 第49页 |
5.5.2 优化城镇合理布局,营造宜居宜业环境 | 第49-50页 |
5.5.3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综合整治城乡环境 | 第50页 |
5.6 地方政府主导因地制宜发展,走出地方特色绿色发展道路 | 第50-53页 |
5.6.1 进行综合调研,发现施政问题 | 第50-51页 |
5.6.2 确定施政目标,合理有效规划 | 第51页 |
5.6.3 绿色理性权衡,确定最佳方案 | 第51页 |
5.6.4 政府主导区域与行业示范,为绿色发展提供借鉴模式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59页 |
导师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