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高性能硅/锗基负极材料的可控制备及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43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锂(钠)离子电池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第14-16页
    1.3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第16-22页
        1.3.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16-17页
        1.3.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17-22页
    1.4 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第22-29页
        1.4.1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22-24页
        1.4.2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24-29页
    1.5 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43页
第二章 实验仪器及方法第43-49页
    2.1 本论文中材料制备所需要的实验试剂第43页
    2.2 本论文中材料制备所需要的实验仪器第43-45页
        2.2.1 高温溶剂热反应釜第43-44页
        2.2.2 高温烘箱第44页
        2.2.3 马弗炉第44页
        2.2.4 管式炉第44页
        2.2.5 冷冻干燥机第44页
        2.2.6 其他实验仪器第44-45页
    2.3 材料表征分析手段第45-46页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第45页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第45页
        2.3.3 X射线衍射仪(X-ray di ffraction,XRD)第45页
        2.3.4 拉曼光谱分析仪(Raman spectroscope)第45-46页
        2.3.5 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第46页
        2.3.6 热重分析仪(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第46页
        2.3.7 氮气吸脱附法第46页
    2.4 电池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6-49页
        2.4.1 电极片的制备第46页
        2.4.2 电池的组装第46-47页
        2.4.3 电池性能测试第47-49页
第三章 三明治结构硅/石墨烯薄膜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第49-63页
    3.1 前言第49-50页
    3.2 实验部分第50-51页
        3.2.1 材料的合成第50-51页
        3.2.2 材料表征第5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1-59页
    3.4 结论第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第四章 二维石墨烯负载锗纳米颗粒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第63-75页
    4.1 前言第63-64页
    4.2 实验部分第64页
        4.2.1 材料的制备第64页
        4.2.2 结构表征第64页
        4.2.3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6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4-69页
    4.4 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第五章 一维有机无机杂化锗基纳米线的合成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应用第75-89页
    5.1 前言第75-76页
    5.2 实验部分第76-77页
        5.2.1 材料的制备第76页
        5.2.2 结构表征第76页
        5.2.3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76-7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7-84页
    5.4 结论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第六章 一维多孔铁锗氧化物纳米线负极材料第89-101页
    6.1 前言第89-90页
    6.2 实验部分第90-91页
        6.2.1 材料的制备第90页
        6.2.2 结构表征第90页
        6.2.3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90-91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91-97页
    6.4 结论第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1页
第七章 碳包覆磷酸钒钠颗粒负载于石墨烯泡沫应用于钠离子电池正极第101-113页
    7.1 前言第101-102页
    7.2 实验部分第102-103页
        7.2.1 材料的制备第102页
        7.2.2 结构表征第102页
        7.2.3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102-103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103-108页
    7.4 结论第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3页
第八章 二硫化钼纳米花负载于泡沫石墨烯在锂镁双离子电池上的应用第113-123页
    8.1 前言第113-114页
    8.2 实验部分第114页
        8.2.1 材料的制备第114页
        8.2.2 结构表征第114页
        8.2.3 电化学性能表征第114页
    8.3 结果与讨论第114-119页
    8.4 结论第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3页
第九章 论文综述和未来工作展望第123-125页
    9.1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23页
    9.2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第123页
    9.3 未来研究展望第123-125页
致谢第125-12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电池制备和材料的改性研究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合成、表征与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