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PPP协议及其性质争议 | 第12-20页 |
2.1 PPP协议的法律特征 | 第12-13页 |
2.2 PPP协议主体 | 第13-15页 |
2.2.1 政府(公共部门) | 第13-15页 |
2.2.2 私人部门 | 第15页 |
2.3 PPP协议法律性质的理论争议 | 第15-20页 |
2.3.1 民事合同说 | 第16-17页 |
2.3.2 行政合同说 | 第17页 |
2.3.3 混合性质合同说 | 第17-18页 |
2.3.4 本文观点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我国PPP协议纠纷解决机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0-25页 |
3.1 我国PPP协议纠纷解决机制现状 | 第20-22页 |
3.1.1 立法现状梳理 | 第20-21页 |
3.1.2 实践现状——以“新陵案”和“和田案”为例 | 第21-22页 |
3.2 我国PPP协议纠纷机制存在问题 | 第22-25页 |
3.2.1 纠纷解决规范效力较低且相互矛盾 | 第22-23页 |
3.2.2 纠纷解决法律适用标准尚不明确 | 第23页 |
3.2.3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 | 第23-24页 |
3.2.4 现有纠纷解决机制难以平衡公私利益 | 第24-25页 |
第四章 我国PPP协议纠纷解决机制完善路径 | 第25-32页 |
4.1 完善PPP相关立法 | 第25-27页 |
4.1.1 确立立法指导原则 | 第25-26页 |
4.1.2 采用统一立法模式 | 第26页 |
4.1.3 提高相关立法层阶 | 第26-27页 |
4.2 .确立PPP协议纠纷解决法律适用标准 | 第27-28页 |
4.3 完善PPP协议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 | 第28-30页 |
4.3.1 建立规范的协商机制 | 第28-29页 |
4.3.2 建立第三方专家调解机制 | 第29页 |
4.3.3 积极发展仲裁方式 | 第29-30页 |
4.4 制度设计注重平衡公私利益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