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相关文献综述及文献评述 | 第12-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6 创新与不足 | 第20-21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2.1.1 EVA | 第21页 |
2.1.2 医药行业 | 第21-23页 |
2.1.3 业绩评价 | 第23页 |
2.2 本文的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2.2.1 剩余收益理论 | 第23-24页 |
2.2.2 价值管理理论 | 第24-25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5-26页 |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6-27页 |
第3章 G公司现行业绩评价体系分析 | 第27-37页 |
3.1 我国医药企业的发展现状 | 第27-28页 |
3.2 医药企业现行的业绩评价方法 | 第28-32页 |
3.2.1 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业绩评价方法 | 第28-29页 |
3.2.2 杜邦财务分析法 | 第29页 |
3.2.3 平衡计分卡 | 第29-30页 |
3.2.4 三种业绩评价方法的比较 | 第30-32页 |
3.3 G公司概述 | 第32-33页 |
3.4 G公司现行绩效评价体系 | 第33-35页 |
3.5 G公司现行业绩评价体系的问题分析 | 第35-37页 |
3.5.1 G公司现行业绩评价体系的优点 | 第35页 |
3.5.2 G公司现行业绩评价体系的缺点 | 第35-37页 |
第4章 基于EVA的G公司业绩评价指标设计 | 第37-51页 |
4.1 采用EVA指标进行业绩评价的优点 | 第37-38页 |
4.1.1 EVA有助于更好地实现股东利益 | 第37页 |
4.1.2 EVA促使企业管理者有效使用资本成本 | 第37页 |
4.1.3 EVA能够帮助避免企业管理者的短视行为 | 第37-38页 |
4.2 设计原则和框架 | 第38-39页 |
4.2.1 设计原则 | 第38页 |
4.2.2 设计框架 | 第38-39页 |
4.3 设计指标 | 第39-44页 |
4.3.1 财务指标设计 | 第40-43页 |
4.3.2 非财务指标设计 | 第43-44页 |
4.4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4-45页 |
4.5 相关指标的测算与分析 | 第45-49页 |
4.5.1 EVA的测算与分析 | 第45-47页 |
4.5.2 非财务指标的数据与分析 | 第47-49页 |
4.6 传统业绩评价方式和EVA业绩评价方式的对比分析 | 第49-51页 |
4.6.1 EVA和净利润的对比分析 | 第49-50页 |
4.6.2 传统业绩评价方法和EVA业绩评价方法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第5章 基于EVA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建议 | 第51-54页 |
5.1 增加税后净利润 | 第51-52页 |
5.2 降低资本成本 | 第52页 |
5.3 提高企业创新和研发能力 | 第52-53页 |
5.4 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 | 第53-54页 |
第6章 结论和启示 | 第54-57页 |
6.1 结论 | 第54-56页 |
6.2 启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