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水植物对二种除草剂耐受性及二甲戊灵去除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1.1 二甲戊灵简介 | 第14-16页 |
1.1.1 二甲戊灵的理化性质 | 第14-15页 |
1.1.2 二甲戊灵的作用机理 | 第15页 |
1.1.3 二甲戊灵的毒性 | 第15-16页 |
1.1.4 二甲戊灵的污染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2 苯达松简介 | 第16-18页 |
1.2.1 苯达松的理化性质 | 第17页 |
1.2.2 苯达松的作用机理 | 第17页 |
1.2.3 苯达松的毒性 | 第17-18页 |
1.2.4 苯达松的污染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3 沉水植物逆境胁迫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沉生植物在净化污染水体的研究 | 第19-21页 |
1.4.1 对水质净化研究 | 第19-20页 |
1.4.2 对重金属净化研究 | 第20页 |
1.4.3 对农药的净化研究 | 第20-21页 |
1.5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三种沉水植物对二甲戊灵的耐受性研究 | 第23-4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2.1.1 供试材料和药品 | 第23页 |
2.1.2 处理方法 | 第23-24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24-26页 |
2.1.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第26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6-41页 |
2.2.1 二甲戊灵对伊乐藻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26-31页 |
2.2.2 二甲戊灵对金鱼藻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31-36页 |
2.2.3 二甲戊灵对轮叶黑藻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36-41页 |
2.3 讨论与结论 | 第41-46页 |
2.3.1 讨论 | 第41-44页 |
2.3.2 结论 | 第44-46页 |
第三章 三种沉水植物对苯达松的耐受性研究 | 第46-6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6页 |
3.1.1 供试材料和药品 | 第46页 |
3.1.2 处理方法 | 第46页 |
3.1.3 试验方法 | 第46页 |
3.1.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第4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6-62页 |
3.2.1 苯达松对金鱼藻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46-51页 |
3.2.2 苯达松对轮叶黑藻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51-57页 |
3.2.3 苯达松对狐尾藻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57-62页 |
3.3 讨论与结论 | 第62-67页 |
3.3.1 讨论 | 第62-65页 |
3.3.2 结论 | 第65-67页 |
第四章 三种沉水植物对二甲戊灵的去除研究 | 第67-7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7-68页 |
4.1.1 供试材料、药品及仪器设备 | 第67页 |
4.1.2 处理方法 | 第67页 |
4.1.3 测定方法 | 第67-68页 |
4.1.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第68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68-71页 |
4.2.1 三种沉水植物对培养液pH值的影响 | 第68-69页 |
4.2.2 三种沉水植物对二甲戊灵的去除效应 | 第69-70页 |
4.2.3 三种沉水植物对二甲戊灵的吸附效应 | 第70-71页 |
4.3 讨论与结论 | 第71-73页 |
4.3.1 讨论 | 第71-72页 |
4.3.2 结论 | 第72-73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8页 |
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附录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