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杜甫江行诗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6页
    1.1 本论题的研究现状第8-9页
    1.2 本论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9-10页
    1.3 江行诗的定义及演进第10-16页
        1.3.1 江行诗的含义和范围第10-11页
        1.3.2 江行诗的缘起和演变第11-16页
第二章“漂泊西南天地间”——杜甫江行诗的思想内涵第16-26页
    2.1 杜甫晚年行踪与其江行诗作第16-20页
        2.1.1 漂泊川渝时期第17-18页
        2.1.2 漂泊湖北时期第18-19页
        2.1.3 漂泊湖南时期第19-20页
    2.2 杜甫江行诗的思想内容第20-26页
        2.2.1 舟行漂泊第21-22页
        2.2.2 宿泊感兴第22-23页
        2.2.3 临别赠和第23-24页
        2.2.4 宴会应酬第24-26页
第三章“晚节渐于诗律细”——杜甫江行诗在诗律方面的特色第26-36页
    3.1. 多用五律第26-28页
    3.2 格律精细第28-36页
        3.2.1 重视炼字,讲究对仗第28-31页
        3.2.2 杜甫江行诗双声叠韵的艺术第31-34页
        3.2.3 杜甫江行诗中的平仄第34-36页
第四章“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行诗的语言风格与特色第36-45页
    4.1 语言精丽,对比强烈第36-38页
    4.2 多有壮语大开大合第38-40页
    4.3 精雕细琢,刻画工巧第40-41页
    4.4 概括性强,凝练准确第41-45页
第五章“凌云健笔意纵横”——杜甫江行诗的主要意象及构思方式第45-64页
    5.1 精彩纷呈的江行意象第45-56页
        5.1.1“舟、船”意象第46-48页
        5.1.2“星、月”意象第48-50页
        5.1.3“枫树”意象第50-52页
        5.1.4“飞鸟”意象第52-56页
    5.2 独树一帜的构思方式第56-64页
        5.2.1 均衡布局第56-59页
        5.2.2 移动视角第59-60页
        5.2.3 跨越时空第60-64页
结语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9-70页
附录B:《杜诗详注》所收杜甫江行诗一览表第70-75页
附录C:杜甫晚年江行路线图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俄汉“眼、耳”熟语语言定型对比研究
下一篇:杜甫咏春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