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香豆素类配体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前言第11页
    1.2 香豆素类化合物第11-19页
        1.2.1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第11-12页
        1.2.2 香豆素的分类第12-14页
        1.2.3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第14-16页
        1.2.4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应用第16-19页
    1.3 香豆素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19-21页
        1.3.1 香豆素类阳离子荧光探针第19-20页
        1.3.2 香豆素类阴离子荧光探针第20页
        1.3.3 其他类型探针第20-21页
    1.4 氰化物识别的意义第21页
    1.5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第21-22页
    1.6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6-[(4-二乙基氨基-2-羟基-苯亚甲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HL~1)及Cu(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研究第23-31页
    2.1 实验部分第23-24页
        2.1.1 实验药品和仪器第23页
        2.1.2 6 -[(4-二乙基氨基-2-羟基-苯亚甲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HL~1)的合成第23-24页
        2.1.3 配合物[Cu(L~1)_2](1)的合成第24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4-30页
        2.2.1 元素分析第24-25页
        2.2.2 红外光谱分析第25页
        2.2.3 紫外光谱分析第25-26页
        2.2.4 荧光光谱分析第26-27页
        2.2.5 配合物[Cu(L~1)_2](1)的晶体数据与结构描述第27-30页
    2.3 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6-[(2-羟基-4-甲氧基-苄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HL~2)及Zn(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研究第31-39页
    3.1 实验部分第31-32页
        3.1.1 实验药品和仪器第31页
        3.1.2 6 -[(2-羟基-4-甲氧基-苄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HL~2)的合成第31-32页
        3.1.3 配合物[Zn(L~2)_2](2)的合成第32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2-38页
        3.2.1 元素分析第32页
        3.2.2 红外光谱分析第32-33页
        3.2.3 紫外光谱分析第33-34页
        3.2.4 荧光光谱分析第34-35页
        3.2.5 配合物[Zn(L~2)_2](2)的晶体数据与结构描述第35-38页
    3.3 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4-羟基-3-[(2-羟基-萘-1-基亚甲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H_2L~3)及Mn(Ⅲ)、Zn(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研究第39-55页
    4.1 实验部分第39-40页
        4.1.1 实验药品和仪器第39页
        4.1.2 4 -羟基-3-[(2-羟基-萘-1-基亚甲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H_2L~3)的合成第39-40页
        4.1.3 配合物[Mn(L~3)_2]·NH(CH_2CH_3)_3(3)和[Zn_2(L~3)_2(CH_3OH)_2](4)的制备第40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0-53页
        4.2.1 元素分析第40页
        4.2.2 红外光谱分析第40-42页
        4.2.3 紫外光谱分析第42-44页
        4.2.4 荧光光谱分析第44-45页
        4.2.5 配合物[Mn(L~3)_2]·NH(CH_2CH_3)_3(3)和[Zn_2(L~3)_2(CH_3OH)_2](4)的晶体数据与结构描述第45-53页
    4.3 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7-羟基-8-[(2-羟基-苯基亚氨基)-甲基]-4-甲基苯并吡喃-2-酮(H_2L~4)的氰根离子光学传感器的合成及性质研究第55-68页
    5.1 实验部分第55-56页
        5.1.1 实验药品和仪器第55页
        5.1.2 7 -羟基-8-[(2-羟基-苯基亚氨基)-甲基]-4-甲基苯并吡-2-酮(H_2L~4)合成第55-56页
        5.1.3 紫外光谱实验第56页
        5.1.4 荧光光谱实验第56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56-67页
        5.2.1 元素分析第56-58页
        5.2.2 配体H_2L~4的晶体结构描述第58-61页
        5.2.3 探究配体H_2L~4对阴离子的紫外、荧光识别能力第61-62页
        5.2.4 配体H_2L~4的滴定实验第62-64页
        5.2.5 配体H_2L~4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检测能力第64页
        5.2.6 荧光最低检测限第64-65页
        5.2.7 配体H_2L~4对阴离子的抗干扰性研究第65-66页
        5.2.8 配体H_2L~4对CN~-的识别机理第66-67页
    5.3 小结第67-68页
结论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铈氧化物的表面结构调变及其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以生物质多元酚为原料的自修复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