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SUMMARY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有利于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目标 | 第10页 |
2、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服务型政府 | 第10页 |
3、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建设 | 第10-11页 |
4、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实现“中国梦” | 第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调查研究法 | 第15页 |
2、文献研究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相关理论 | 第16-20页 |
一、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一)农村公共服务 | 第16页 |
(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 第16-17页 |
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一)公共产品理论 | 第17页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7-18页 |
(三)市场失灵理论 | 第18页 |
(四)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19页 |
(五)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19-20页 |
第三章 定西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及满意度调查 | 第20-32页 |
一、定西市基本情况介绍 | 第20页 |
二、定西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 第20-23页 |
(一)定西市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现状 | 第20页 |
(二)定西市农村基础教育供给现状 | 第20-22页 |
(三)定西市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现状 | 第22页 |
(四)定西市农村基础设施服务供给现状 | 第22-23页 |
三、定西市农村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状况的满意度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第23-32页 |
(一)定西市农村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满意度调查 | 第23-25页 |
(二)定西市农村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项目的满意度调查 | 第25-32页 |
1、农民对公共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现状与评价 | 第25-27页 |
2、农民对子女教育服务的满意度现状与评价 | 第27-28页 |
3、农民对农业生产服务的满意度现状与评价 | 第28-29页 |
4、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服务的满意度现状与评价 | 第29页 |
5、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满意度与需求度排序 | 第29-32页 |
第四章 定西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 第32-37页 |
一、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城乡间不均衡 | 第32页 |
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乡镇政府职能缺位 | 第32-33页 |
(一)乡镇政府行政性事务多,无暇更多顾及公共服务 | 第32-33页 |
(二)乡镇政府的财政压力大,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事业资金缺乏 | 第33页 |
(三)乡镇政府权责不一致,存在责任大于权力的现象 | 第33页 |
三、保障型的生活类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 第33-34页 |
(一)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 第33-34页 |
(二)农村医疗保障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 第34页 |
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决策机制不完善 | 第34-36页 |
五、缺乏完善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绩效评估机制 | 第36-37页 |
第五章 提升定西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路径选择 | 第37-49页 |
一、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 第37-38页 |
(一)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以确立目标为先导 | 第37页 |
(二)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体现“以人为本” | 第37页 |
(三)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以服务“三农”为核心 | 第37-38页 |
1、在农业公共服务方面,面向农业现代化 | 第37页 |
2、在农村公共服务方面,结合农村实际 | 第37-38页 |
3、在农民公共服务方面,要加强对农民基本素质的提高 | 第38页 |
二、强化乡镇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职能,构建服务型乡镇府 | 第38-41页 |
(一)树立“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念 | 第38-39页 |
(二)明确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范围 | 第39页 |
(三)确立乡镇政府的决策权威 | 第39-40页 |
(四)加大生态型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提高乡镇政府生态公共服务能力 | 第40页 |
(五)乡镇政府应树立“公平、公正”观念,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 | 第40-41页 |
三、加大保障型生活类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 | 第41-43页 |
(一)加大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数量,提高服务质量 | 第41页 |
1、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下的教育财政体制 | 第41页 |
2、进一步明确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主体,建立责究机制 | 第41页 |
3、加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力量的培养 | 第41页 |
(二)加大农村医疗保障服务供给 | 第41-43页 |
1、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制度设计 | 第41-42页 |
2、形成对部分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倾斜政策 | 第42-43页 |
3、构建农村医疗保障法规体系 | 第43页 |
四、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机制 | 第43-45页 |
(一)强化公务员服务观念,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 | 第43页 |
(二)提高农民主体意识,增强农民参与决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第43页 |
(三)建立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双向互动的服务决策体系 | 第43-45页 |
五、构建政府责任制下,政府、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农民、四位一体多中心供给机制 | 第45-48页 |
(一)各级政府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最主要供给主体和责任者 | 第45-46页 |
(二)市场主体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补充者 | 第46页 |
(三)社会组织供给主体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助力者 | 第46-47页 |
(四)农民努力成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自主服务者 | 第47-48页 |
六、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绩效评估与监督机制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59页 |
导师简介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