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小波、脊波变换的产生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第2章 小波、脊波分析理论基础及曲波变换简介 | 第15-26页 |
·小波变换 | 第15-17页 |
·连续小波变换 | 第15-16页 |
·离散小波变换 | 第16-17页 |
·多分辨率分析 | 第17-19页 |
·Ridgelet 变换 | 第19-21页 |
·二维连续 Ridgelet 变换 | 第19-20页 |
·离散 Ridgelet 变换 | 第20-21页 |
·有限 Ridgelet 变换(FRIT) | 第21-22页 |
·有限脊波变换 | 第21-22页 |
·正交有限脊波变换 | 第22页 |
·曲波变换 | 第22-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数字水印理论和图像编码理论分析 | 第26-44页 |
·数字水印技术 | 第26-29页 |
·数字水印技术的原理 | 第26页 |
·数字水印技术的一般模型 | 第26-27页 |
·数字水印技术的分类 | 第27-28页 |
·数字水印技术的性能评价标准 | 第28-29页 |
·数字水印的关键技术与当前现状 | 第29-30页 |
·数字水印的关键技术 | 第29-30页 |
·数字水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0页 |
·图像编码理论技术 | 第30-35页 |
·图像编码的必要性 | 第30-31页 |
·图像压缩编码的实现过程 | 第31页 |
·图像编码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31-33页 |
·图像编码技术的性能评定标准 | 第33-35页 |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技术 | 第35-38页 |
·信源编码 | 第35-36页 |
·信道编码 | 第36-37页 |
·联合信源信道编码 | 第37-38页 |
·多描述编码(MDC)概述 | 第38-43页 |
·多描述思想的萌发与起源 | 第38-39页 |
·多描述编码的基本模型 | 第39-40页 |
·多描述编码的性能评价 | 第40-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基于图像内容与JND 模型的脊波域数字水印方法 | 第44-55页 |
·图像内容的提取 | 第44-46页 |
·图像内容与人类视觉系统 | 第44页 |
·图像块分类方法及其实验结果 | 第44-46页 |
·图像脊波域的JND 模型的构建 | 第46-48页 |
·图像 JND 模型与基于 HVS 的数字水印模型 | 第46-48页 |
·图像脊波域 JND 模型 | 第48页 |
·基于图像内容及JND 模型的脊波域数字水印算法 | 第48-50页 |
·水印的嵌入算法 | 第48-50页 |
·水印的检测算法 | 第50页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冗余脊波变换及其在多描述编码中的初步应用 | 第55-72页 |
·冗余变换 | 第55-57页 |
·信息冗余 | 第55-56页 |
·一般正交变换 | 第56页 |
·冗余变换 | 第56-57页 |
·Radon 变换 | 第57-61页 |
·Radon 变换的数学定义 | 第57-58页 |
·Radon 变换的实现方法 | 第58-59页 |
·Radon 变换实验结果 | 第59-60页 |
·Radon 变换性质特点 | 第60-61页 |
·基于块的冗余 Ridgelet 变换方法(B-RFRIT) | 第61-65页 |
·算法描述 | 第61-63页 |
·试验仿真结果和分析 | 第63-65页 |
·基于冗余 Ridgelet 变换的图像多描述编码方法 | 第65-71页 |
·基于块的冗余Ridgelet 变换的多描述编码算法 | 第65-68页 |
·算法实验分析 | 第68-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 第72-73页 |
·展望与设想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