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1 降噪方法研究 | 第11-13页 |
1.2.2 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 第13-16页 |
1.2.3 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 第16-17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7-19页 |
第2章 实验设计及传统特征提取方法的局限性分析 | 第19-34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实验台简介 | 第19-23页 |
2.2.1 实验台组成 | 第19-20页 |
2.2.2 实验台工作原理 | 第20-22页 |
2.2.3 动态信号采集系统 | 第22-23页 |
2.2.4 振动传感器的布置 | 第23页 |
2.3 实验设计 | 第23-26页 |
2.3.1 工况设置 | 第23-24页 |
2.3.2 实验内容 | 第24-25页 |
2.3.3 单次实验步骤及数据采集相关说明 | 第25-26页 |
2.4 传统特征提取方法局限性分析 | 第26-33页 |
2.4.1 时域分析 | 第26-28页 |
2.4.2 频域分析 | 第28-30页 |
2.4.3 时频域分析 | 第30-31页 |
2.4.4 熵领域分析 | 第31-32页 |
2.4.5 区分度定义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双参数双阈值降噪法 | 第34-42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阈值函数的构造原则及分析 | 第34-35页 |
3.3 双参数双阈值函数 | 第35-38页 |
3.4 调节参数的确定 | 第38-39页 |
3.5 仿真与试验验证 | 第39-41页 |
3.5.1 仿真信号加噪验证 | 第39-40页 |
3.5.2 实验室实测信号加噪验证 | 第40-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行星齿轮箱故障特征新参数 | 第42-53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行星齿轮箱的振动特点 | 第42页 |
4.3 特征提取新参数 | 第42-46页 |
4.3.1 新参数思路 | 第43页 |
4.3.2 新参数构成 | 第43-46页 |
4.4 基于实验信号的新参数性能验证 | 第46-52页 |
4.4.1 新参数对单级行星齿轮箱太阳轮常见故障的区分度分析 | 第46-48页 |
4.4.2 新参数对双级行星齿轮箱太阳轮常见故障的区分度分析 | 第48-49页 |
4.4.3 新参数对单级行星齿轮箱行星轴承常见故障的区分度分析 | 第49-50页 |
4.4.4 样本长度对新参数故障区分度的影响分析 | 第50-51页 |
4.4.5 噪声对新参数故障区分度的影响分析 | 第51-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基于新参数的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 | 第53-61页 |
5.1 引言 | 第53页 |
5.2 基于单侧点数据的单级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 | 第53-57页 |
5.2.1 特征参数的选取 | 第53-54页 |
5.2.2 基于熵均根值的多参数故障诊断 | 第54-57页 |
5.2.3 熵均根值对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的优越性分析 | 第57页 |
5.3 基于多测点信息融合的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 | 第57-60页 |
5.3.1 DS证据理论 | 第58页 |
5.3.2 相同工况下单级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 | 第58-59页 |
5.3.3 双级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 | 第59-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62页 |
6.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一 | 第70-71页 |
附录二 | 第71-72页 |
附录三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