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 1.1 课题的提出 | 第9页 |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0-12页 |
| 第2章 电压互感器高压熔丝熔断原因分析及抑制措施 | 第12-20页 |
| 2.1 铁磁谐振的机理 | 第12-15页 |
| 2.2 电压互感器熔丝熔断原因分析 | 第15-16页 |
| 2.3 电压互感器熔丝熔断抑制措施分析 | 第16-1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3章 电压互感器高压熔丝熔断的数字仿真 | 第20-30页 |
| 3.1 ATP-EMTP程序介绍 | 第20页 |
| 3.2 TV的磁化特性表示方法 | 第20-23页 |
| 3.3 基于ATP-EMTP的铁磁谐振仿真模型及参数 | 第23-25页 |
| 3.3.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3页 |
| 3.3.2 激发条件 | 第23-24页 |
| 3.3.3 仿真参数 | 第24-25页 |
| 3.4 电压互感器高压熔丝熔断原因仿真分析 | 第25-29页 |
| 3.4.1 单相接地过渡电阻对电压互感器高压侧过电流的影响 | 第25-26页 |
| 3.4.2 线路长度对电压互感器高压侧过电流的影响 | 第26-27页 |
| 3.4.3 故障消失时刻对电压互感器高压侧过电流的影响 | 第27-28页 |
| 3.4.4 系统单相反复瞬间接地对电压互感器高压侧过电流的影响 | 第28-2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4章 电压互感器高压熔丝熔断抑制措施的数字仿真 | 第30-39页 |
| 4.1 选用励磁特性好的TV | 第30-31页 |
| 4.2 增加对地电容 | 第31-32页 |
| 4.3 TV开口三角绕组接阻尼电阻 | 第32-33页 |
| 4.4 TV一次侧中性点经线性电阻接地 | 第33-34页 |
| 4.5 TV一次侧中性点经非线性电阻或消谐器接地 | 第34-35页 |
| 4.6 TV一次侧中性点串接单相电压互感器 | 第35-36页 |
| 4.7 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 第36-37页 |
| 4.8 系统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 | 第37页 |
| 4.9 各种消谐措施的综合比较 | 第37-38页 |
| 4.10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作者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