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企业破产中实质合并的制度构建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7-9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7页 |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7-9页 |
| 2 关联企业破产中存在的问题 | 第9-14页 |
| 2.1 从属公司债权人利益受损严重 | 第9-11页 |
| 2.1.1 混同 | 第9页 |
| 2.1.2 资本不足 | 第9-10页 |
| 2.1.3 欺诈 | 第10页 |
| 2.1.4 关联担保 | 第10页 |
| 2.1.5 关联债权 | 第10页 |
| 2.1.6 相互投资行为 | 第10-11页 |
| 2.2 相关法律制度对外部债权人保护不足 | 第11-14页 |
| 2.2.1 关联企业破产规定匮乏 | 第11-12页 |
| 2.2.2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力有不及 | 第12-13页 |
| 2.2.3 破产撤销、无效制度亦是不济 | 第13-14页 |
| 3 关联企业破产中的实质合并的适用 | 第14-20页 |
| 3.1 美国实质合并原则 | 第14-16页 |
| 3.1.1 美国实质合并原则的演进历程 | 第14-16页 |
| 3.1.2 实质合并原则历史演进的评析 | 第16页 |
| 3.2 美国实质合并原则对我国的影响 | 第16-20页 |
| 3.2.1 注销与破产分别进行 | 第16-17页 |
| 3.2.2 拉入合并破产 | 第17-18页 |
| 3.2.3 分别受理,集中清算 | 第18-20页 |
| 4 关联企业破产中实质合并制度的具体构建 | 第20-29页 |
| 4.1 合并清算适用条件 | 第20-24页 |
| 4.1.1 客观方面:控制+混同 | 第20-23页 |
| 4.1.2 主观方面:债权人的信赖 | 第23-24页 |
| 4.2 程序性措施 | 第24-29页 |
| 4.2.1 合并清算管辖法院 | 第24-25页 |
| 4.2.2 债权人会议表决 | 第25-26页 |
| 4.2.3 合并清算的提起主体及其举证责任分配 | 第26-29页 |
| 结语 | 第29-30页 |
| 尾注 | 第30-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