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行政主导型扶贫治理研究--以武陵山区茶乡精准扶贫实践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23页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问题第10-15页
        1.1.1 研究缘起第10-12页
        1.1.2 研究问题第12-13页
        1.1.3 研究意义第13-15页
    1.2 主要的研究内容第15-19页
        1.2.1 研究目标第15页
        1.2.2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2.3 概念界定第16-18页
        1.2.4 分析框架第18-19页
    1.3 研究方法和资料说明第19-21页
    1.4 论文具体章节构成第21-23页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述评第23-33页
    2.1 在治理研究之中找回国家第23-26页
    2.2 关于中国国家治理的研究第26-27页
    2.3 关于中国扶贫治理的研究第27-29页
    2.4 关于精准扶贫政策的研究第29-31页
    2.5 对于当前研究的总结评析第31-33页
第三章: 历史视野下的中国农村扶贫治理及其转型第33-52页
    3.1 贫困的贫困研究:一段被忽略的扶贫史第33-37页
    3.2 制度变革与经济增长背景下发展式扶贫(1978-1985):不是为了扶贫的减贫阶段第37-39页
    3.3 农村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治理阶段(1986—2000):从扶贫救济到扶贫开发第39-42页
    3.4 综合性扶贫治理阶段(2001—2011):“开发式扶贫”与“保护式扶贫”共同作用第42-45页
    3.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的脱贫攻坚阶段(2012—2020):从扶贫瞄准到“精准扶贫”第45-49页
    3.6 小结第49-52页
第四章: 政治突破官僚:精准扶贫的科层与逆科层化逻辑第52-92页
    4.1 精准扶贫对科层体系的重构第52-66页
        4.1.1 县级扶贫机构的设置与组织现状第53-57页
        4.1.2 乡镇扶贫机构的设置与组织现状第57-60页
        4.1.3 贫困村扶贫机构的设置与运行机制第60-64页
        4.1.4 扶贫任务压力的下村级工作行政化第64-66页
    4.2 政治突破行政在精准扶贫中的表现第66-76页
        4.2.1 扶贫工作队的构成以及运作第66-69页
        4.2.2 地方政府行政统筹能力提升第69-76页
    4.3 技术治理遭遇乡土逻辑第76-83页
        4.3.1 “精准扶贫”的地方实践过程及其困境第77-80页
        4.3.2 “精准扶贫”实践与政策表达背离的乡土逻辑第80-83页
    4.4 精准扶贫与基层党建的耦合第83-91页
        4.4.1 茶乡案例:精准扶贫与基层党建的耦合机制第83-89页
        4.4.2 耦合性治理:比较视野中的“政治一行政”关系第89-91页
    4.5 进一步讨论第91-92页
第五章: 行政整合市场:产业扶贫、合作社与精准帮扶第92-129页
    5.1 产业扶贫的谱系:历史脉络与概念分析第92-95页
    5.2 地方政府主导打造扶贫产业的实践逻辑第95-110页
        5.2.1 “再造历史”与产业包装第96-97页
        5.2.2 “典型产业”的选择与打造第97-100页
        5.2.3 产业扶贫中的行政包干制第100-106页
        5.2.4 目标责任下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第106-108页
        5.2.5 “打包”发展与示范带动机制第108-110页
    5.3 产业扶贫几种模式的比较分析第110-126页
        5.3.1 产业扶贫的微观组织模式第110-112页
        5.3.2 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的限度第112-115页
        5.3.3 合作社参与扶贫治理的政治逻辑第115-124页
        5.3.4 产业帮扶过程中扶贫功能的凸显第124-126页
    5.4 行政工具化表达:对市场与资本的双重规制第126-129页
第六章: 行政治理社会:精准管理、分配政治与地方政府治理困境第129-164页
    6.1 作为国家资源分配的“精准扶贫”第129-131页
    6.2 治理消解扶贫:基层治理对于精准扶贫的影响第131-138页
    6.3 资源输入下的农民上访与地方政府被困的治理第138-150页
        6.3.1 扶贫政策执行本身所引发的上访第139-141页
        6.3.2 扶贫资源分配不均而引发的上访第141-143页
        6.3.3 历史遗留事件问题化而进行上访第143-147页
        6.3.4 贫困话语的自我建构而进行上访第147-150页
    6.4 精准管理过程中的动态调整与村民评议第150-162页
        6.4.1 上级督查与动态调整的背景第150-151页
        6.4.2 脱贫攻坚中的突出问题整改第151-152页
        6.4.3 精准识别“回头看”与村民评议第152-162页
    6.5 资源输入下的分配政治与道德农民的理性化第162-164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164-172页
    7.1 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第164-166页
    7.2 精准扶贫与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第166-168页
    7.3 扶贫治理与反贫困的中国经验第168-169页
    7.4 论文不足与延展讨论第169-172页
参考文献第172-183页
致谢第183-185页
附录第185-190页
    附录1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流程图第185-186页
    附录2 驻村帮扶单位及驻村工作队责任考核表第186-190页
个人简历第190-192页

论文共1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户转出林地产权的行为研究--基于意愿与行为的差距视角
下一篇:基于效益与质量提升的肉羊产业组织运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