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绪论 | 第9-20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1.研究网络娱乐脱口秀是发展网络脱口秀节目的需要 | 第9页 |
2.研究网络娱乐脱口秀节目“吐槽文化”是研究网络亚文化的需要 | 第9-10页 |
(二)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研究主要内容、难点、创新点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四) 相关概念及其阐述 | 第17-18页 |
1.娱乐脱口秀 | 第17页 |
2.吐槽文化 | 第17-18页 |
(五) 研究方法与理论支撑 | 第18-20页 |
1.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理论支撑 | 第19-20页 |
二、我国网络娱乐脱口秀“吐槽文化”传播的社会背景 | 第20-26页 |
(一)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关键阶段 | 第20-22页 |
1.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特点 | 第20-21页 |
2.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问题 | 第21-22页 |
(二) 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 第22-26页 |
1.传播载体的演变:从广播电视到互联网 | 第22-23页 |
2.传播主体的发展:UGC、PGC与PUGC | 第23-26页 |
三、网络娱乐脱口秀《暴走大事件》节目特色 | 第26-33页 |
(一)《暴走大事件》节目内容特色 | 第26-28页 |
1.素材来源网络、呼应热点事件 | 第26页 |
2.板块适时调整、借势社会热点 | 第26-27页 |
3.台词变化多样、跟风流行话语 | 第27-28页 |
(二)《暴走大事件》节目形式特色 | 第28-29页 |
1.使用恶搞、戏仿视频达到幽默讽刺效果 | 第28页 |
2.运用修辞手法创造娱乐效果 | 第28-29页 |
3.插入漫画、表情突显“吐槽”亚文化 | 第29页 |
(三)《暴走大事件》节目风格 | 第29-33页 |
1.“吐槽”风格是《暴走大事件》核心风格 | 第29-30页 |
2.利用“拼贴”手法创新节目形式 | 第30-31页 |
3.使用“同构”手法营造节目氛围 | 第31-32页 |
4.通过“表意实践”塑造内容风格 | 第32-33页 |
四、我国网络娱乐脱口秀“吐槽文化”价值分析 | 第33-38页 |
(一) 解构亚文化,弘扬正能量 | 第33-34页 |
(二) 解构大众文化,创新文化意义 | 第34-36页 |
1.亚文化的噪音美学 | 第34-35页 |
2.亚文化的创新意义 | 第35-36页 |
(三) 挑战精英文化,塑造节目品牌 | 第36-38页 |
1.促进身份认同,感受阶级体验 | 第36页 |
2.塑造节目品牌,传播节目文化 | 第36-38页 |
五、我国网络娱乐脱口秀“吐槽文化”问题与反思 | 第38-43页 |
(一) 我国网络娱乐脱口秀“吐槽文化”传播中的问题 | 第38-40页 |
1.过度消费新闻,语言暴力 | 第38页 |
2.戏仿改编作品,造成侵权 | 第38-40页 |
3.过度解读事件,重燃事态 | 第40页 |
(二) 我国网络娱乐脱口秀“吐槽文化”的批判与反思 | 第40-43页 |
1.“吐槽”应该“通俗”不“低俗” | 第40-41页 |
2.理性看待节目的“消费狂欢” | 第41-43页 |
六、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