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5-21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1 单轨吊制动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摩擦副温度场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论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9-20页 |
1.3.1 研究的方法 | 第19页 |
1.3.2 研究的内容 | 第19-20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2 制动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21-39页 |
2.1 三维实体建模 | 第21-28页 |
2.1.1 建模思想 | 第21-22页 |
2.1.2 Solidworks到ADAMS的数据转换 | 第22-24页 |
2.1.3 制动工况及弹簧参数计算 | 第24-28页 |
2.2 制动性能的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28-37页 |
2.2.1 接触力的定义 | 第28-30页 |
2.2.2 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30-3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3 制动系统温度场数学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9-49页 |
3.1 热—结构耦合仿真分析理论基础 | 第39-40页 |
3.2 制动系统温度场数学模型 | 第40-44页 |
3.2.1 基本假设 | 第40页 |
3.2.2 传热学方程 | 第40-41页 |
3.2.3 热边界条件 | 第41-42页 |
3.2.4 热传导 | 第42页 |
3.2.5 热流密度的计算 | 第42-44页 |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4-47页 |
3.3.1 定义单元属性 | 第44页 |
3.3.2 定义材料参数并赋予属性 | 第44-45页 |
3.3.3 模型简化和网格划分 | 第45-46页 |
3.3.4 载荷 | 第46页 |
3.3.5 约束和位移 | 第46-47页 |
3.3.6 求解 | 第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单轨吊制动器温度场仿真分析 | 第49-63页 |
4.1 闸片表面温度场分布 | 第49-54页 |
4.1.1 水平状态制动结束后温度场分布 | 第49-53页 |
4.1.2 20°上坡状态制动结束后温度场分布 | 第53页 |
4.1.3 20°下坡状态制动结束后温度场分布 | 第53-54页 |
4.2 温度场影响因素研究 | 第54-58页 |
4.2.1 闸片尺寸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54-55页 |
4.2.2 摩擦系数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55-57页 |
4.2.3 闸片受力对温度场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 动力学与有限元联合仿真分析 | 第58-59页 |
4.4 制动温度检测 | 第59-61页 |
4.4.1 温度检测方法 | 第59-60页 |
4.4.2 温度检测装置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总结 | 第63-64页 |
5.2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