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前言 | 第11-19页 |
1 细菌的耐药性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 第12页 |
3 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机制 | 第12-14页 |
4 巴氏杆菌的耐药概况 | 第14-15页 |
5 巴氏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产生耐药的机制 | 第15-16页 |
6 耐药性抑制剂的研究 | 第16-17页 |
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8页 |
1 材料 | 第19-21页 |
2 方法 | 第21-28页 |
结果 | 第28-39页 |
1 细菌的鉴定 | 第28页 |
2 磺胺、链霉素对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 | 第28页 |
3 中药"连黄"对巴氏杆菌的MIC测定结果 | 第28-29页 |
4 耐药菌株诱导结果 | 第29页 |
5 诱导耐药巴氏杆菌DH01、DL01的耐药性稳定性试验结果 | 第29-30页 |
6 耐药性抑制试验结果 | 第30-31页 |
7 中药"连黄"作用前后模板DNA含量测定结果 | 第31-32页 |
8 中药"连黄"作用前后StrA、SullⅡ基因PCR扩增产物的电泳结果 | 第32-33页 |
9 最适退火温度筛选试验结果 | 第33页 |
10 特异性试验结果 | 第33-34页 |
11 PCR产物的克隆及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34-35页 |
12 pMD-18TStrA、pMD-18TSu1 Ⅱ克隆质粒的鉴定 | 第35-36页 |
13 StrA、Su1 Ⅱ克隆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36-37页 |
14 克隆质粒的序列结果 | 第37页 |
15 中药"连黄"作用前后耐药基因Su1Ⅱ序列对比结果 | 第37-39页 |
讨论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47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