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山东抗日根据地民族精神培育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4页
    (一)论文选题的缘起及其意义第8-9页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及其评述第9-13页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3页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3-14页
一、山东抗日根据地民族精神培育概述第14-21页
    (一)民族精神的含义和作用第14-15页
        1.民族精神的含义第14页
        2.民族精神的作用第14-15页
    (二)山东抗日根据地概况第15-18页
        1.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历程第15-17页
        2.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第17-18页
    (三)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展民族精神培育的必要性第18-21页
        1.反击日、伪对山东地区的军事和文化围剿第18-19页
        2.巩固和强化山东抗日根据地建设第19-20页
        3.扩大和稳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20-21页
二、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民族精神培育的具体实践第21-36页
    (一)山东抗日根据地对于民族精神培育工作的认识第21-23页
        1.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民精神总动员的号召第21-22页
        2.民族精神培育是动员及组织民众参加抗战的基本手段第22页
        3.民族精神培育是根据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22-23页
    (二)山东抗日根据地民族精神培育的目标第23-24页
        1.民族精神培育的直接目标:动员人民参战第23页
        2.民族精神培育的现实目标:巩固根据地建设第23-24页
        3.民族精神培育的长远目标:促进民族的进步第24页
    (三)山东抗日根据地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第24-27页
        1.巩固爱国之心第24-25页
        2.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第25-26页
        3.激发自强不息的精神第26页
        4.提升勤劳勇敢的美好品德第26-27页
    (四)山东抗日根据地民族精神培育的多维度推进第27-31页
        1.在文化建设、教育建设、政权建设等不同领域中开展民族精神培育第27-29页
        2.在党员干部、战士、群众等不同群体中进行民族精神培育第29-30页
        3.在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不同时段中展开对民族精神的培育第30-31页
    (五)山东抗日根据地民族精神培育的基本路径第31-36页
        1.以革命教育为主要途径进行民族精神培育第31-33页
        2.以文艺活动为主要形式推进民族精神培育第33-35页
        3.以书籍报刊为重要载体开展民族精神培育第35-36页
三、山东抗日根据地民族精神培育的成效、特点及其启示第36-44页
    (一)山东抗日根据地民族精神培育的成效第36-38页
        1.提高了根据地军民的民族意识,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第36页
        2.凝聚了根据地军民的爱国之情,极大动员了社会成员踊跃参战第36-37页
        3.推动了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发展,巩固了根据地民主政权第37页
        4.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党政军干部,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第37-38页
    (二)山东抗日根据地民族精神培育的基本特点第38-40页
        1.充分发挥根据地军民的主体地位,带有大众化色彩第38-39页
        2.宣传形式的多样化与教育内容的通俗性相结合第39页
        3.以广大农村为工作重点,以根据地农民为主要对象第39-40页
    (三)山东抗日根据地民族精神培育的启示第40-44页
        1.民族精神的培育应同时代主题紧密结合第40-41页
        2.挖掘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第41-42页
        3.设立不同层次培育目标,逐次推进民族精神培育建设第42页
        4.民族精神培育应立足实际,重视人民的主体地位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领袖评价研究--以毛泽东为例
下一篇:习近平政治生态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