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液体燃料中硫化物的分布及脱硫现状 | 第9-13页 |
1.2 Ti-MOR的介绍 | 第13-14页 |
1.3 氧化脱硫机理 | 第14-15页 |
1.4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 | 第15-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9页 |
第二章 Ti-MOR分子筛骨架Ti分布 | 第19-31页 |
2.1 模型的选取 | 第20页 |
2.2 计算方法 | 第20-21页 |
2.3 骨架Ti(IV)物种替代能和振动光谱的计算 | 第21-24页 |
2.4 缺陷钛物种的结构及振动光谱 | 第24-28页 |
2.4.1 H_2O吸附到四足[Ti(OSi)_4]物种 | 第24-26页 |
2.4.2 Ti-OH物种的稳定性和振动频率 | 第26-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第三章 Ti-MOR/H_2O_2体系上钛氧活性中心的结构 | 第31-41页 |
3.1 前言 | 第31页 |
3.2 模型及相关计算方法的确定 | 第31-33页 |
3.3 Ti-OOH物种的构建 | 第33-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第四章 Ti-MOR/H_2O_2体系中二苯并噻吩类的氧化脱硫机理 | 第41-61页 |
4.1 实验模型和计算方法 | 第42-44页 |
4.2 计算结果和分析 | 第44-52页 |
4.2.1 第一阶段氧化反应 | 第44-48页 |
4.2.2 第二阶段氧化反应 | 第48-51页 |
4.2.3 氧化反应机理 | 第51-52页 |
4.3 四种不同活性中心上的DBT氧化 | 第52-58页 |
4.3.1 活性中心结构和稳定性 | 第53-54页 |
4.3.2 第一阶段氧化反应 | 第54-56页 |
4.3.3 第二阶段氧化反应 | 第56-57页 |
4.3.4 氧化反应机理 | 第57-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