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2.1 南方地区紫花苜蓿发展潜力 | 第13-14页 |
2.2 南方地区紫花苜蓿引种现状 | 第14-15页 |
2.3 紫花苜蓿南方适应性生长研究 | 第15-16页 |
2.4 锰毒害研究现状 | 第16页 |
2.5 锰离子毒害表现症状及毒害机制 | 第16-18页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5页 |
3.1 试验地概况 | 第18-19页 |
3.1.1 试验一田间引种试验 | 第18-19页 |
3.1.2 试验二室内胁迫试验 | 第19页 |
3.2 供试材料 | 第19-20页 |
3.3 试验设计 | 第20-21页 |
3.4 试验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21-23页 |
3.4.1 紫花苜蓿形态指标测定 | 第21-22页 |
3.4.2 紫花苜蓿组织营养成分测定 | 第22-23页 |
3.4.3 抗氧化酶活性与MDA含量 | 第23页 |
3.5 数据分析软件 | 第23-25页 |
第四章 贵州三个地区的品种适宜性选择 | 第25-35页 |
4.1 麦坪试验站苜蓿品种适宜性选择 | 第25-27页 |
4.1.1 株高 | 第25页 |
4.1.2 干草产量 | 第25-26页 |
4.1.3 干鲜比 | 第26-27页 |
4.2 独山试验站苜蓿引种试验 | 第27-29页 |
4.2.1 株高 | 第27-28页 |
4.2.2 干草产量 | 第28页 |
4.2.3 干鲜比 | 第28-29页 |
4.3 威宁试验站苜蓿引种试验 | 第29-31页 |
4.3.1 株高 | 第29-30页 |
4.3.2 干草产量 | 第30页 |
4.3.3 干鲜比 | 第30-31页 |
4.4 不同地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干鲜比值差异性比较 | 第31页 |
4.5 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适应性的综合评价 | 第31-33页 |
4.6 不同地区产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 第33页 |
4.7 讨论 | 第33-35页 |
第五章 不同浓度锰处理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 第35-47页 |
5.1 锰胁迫对紫花苜蓿生态指标的影响 | 第35-40页 |
5.1.1 株高 | 第35-37页 |
5.1.2 叶绿素 | 第37-38页 |
5.1.3 茎叶比、干鲜比、根干重、根冠比 | 第38-39页 |
5.1.4 地上生物量 | 第39-40页 |
5.2 锰元素对紫花苜蓿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40-45页 |
5.2.1 干草品质 | 第40-41页 |
5.2.2 Fe和Mg元素含量 | 第41-43页 |
5.2.3 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丙二醛 | 第43-45页 |
5.3 讨论 | 第45-47页 |
5.3.1 锰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45-46页 |
5.3.2 锰胁迫对紫花苜蓿品质的影响 | 第46页 |
5.3.3 锰胁迫对紫花苜蓿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46页 |
5.3.4 锰胁迫对紫花苜蓿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