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2.1 供应链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供应链金融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3 关于质押率及融资风险的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2.4 文献述评 | 第17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2.1 融通仓模式理论 | 第19-21页 |
2.1.1 融通仓模式理论及结构描述 | 第19-20页 |
2.1.2 融通仓模式资金流向 | 第20-21页 |
2.2 质押率 | 第21页 |
2.3 VaR模型 | 第21-22页 |
2.3.1 VaR模型理论 | 第21-22页 |
2.3.2 VaR基本思想及运算步骤 | 第22页 |
2.4 套期保值理论 | 第22-25页 |
2.4.1 期货套期保值概念 | 第22-23页 |
2.4.2 套期保值比例 | 第23-24页 |
2.4.3 套期保值风险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供应链融通仓模式质押率现状分析 | 第26-37页 |
3.1 中小企业融通仓质押率现状及分析 | 第26-30页 |
3.1.1 中小企业融通仓现状 | 第26-30页 |
3.1.2 中小企业融通仓现状分析 | 第30页 |
3.2 股份制商业银行融通仓质押率现状及分析 | 第30-32页 |
3.2.1 股份制商业银行融通仓现状 | 第30-31页 |
3.2.2 股份制商业银行融通仓现状分析 | 第31-32页 |
3.3 影响融通仓质押率高低的因素分析 | 第32-35页 |
3.3.1 主要因素 | 第32-33页 |
3.3.2 其它因素 | 第33-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新型融通仓模式可行性分析及构建 | 第37-46页 |
4.1 新型融通仓模式的可行性 | 第37-38页 |
4.1.1 VaR值计算 | 第37-38页 |
4.1.2 可行性分析 | 第38页 |
4.2 基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收益最优化的质押率决策分析 | 第38-43页 |
4.2.1 变量定义 | 第38-39页 |
4.2.2 传统融通仓融资模式的质押率分析 | 第39-41页 |
4.2.3 新型融通仓融资模式的质押率分析 | 第41-43页 |
4.3 新型融通仓模式的构建 | 第43-44页 |
4.3.1 新型融通仓模式的流程设计 | 第43-44页 |
4.3.2 新型融通仓模式的特点 | 第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46-50页 |
5.1 案例背景 | 第46-47页 |
5.2 案例分析 | 第47-5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4页 |
6.1 结论与对策 | 第50-52页 |
6.1.1 结论 | 第50页 |
6.1.2 对策 | 第50-52页 |
6.2 展望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附录A 铜现货价格 | 第60-62页 |
附录B 股份制商业银行A调研问卷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