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导论 | 第7-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价值 | 第7-8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1.1.2 研究的价值 | 第7-8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2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8-9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创新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2 研究创新 | 第13-15页 |
第2章 话语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参与机制 | 第15-24页 |
2.1 城市社区治理与公民参与的相关概念 | 第15-20页 |
2.1.1 城市社区的内涵与类型 | 第15-17页 |
2.1.2 公民参与的内涵及参与模式 | 第17-19页 |
2.1.3 城市社区参与的内涵及参与模式 | 第19-20页 |
2.2 后现代公共行政与话语指向 | 第20-21页 |
2.2.1 后现代公共行政 | 第20页 |
2.2.2 三种对话理论 | 第20-21页 |
2.2.3 话语的正当性 | 第21页 |
2.2.4 公共能量场 | 第21页 |
2.3 社区公民参与的话语指向性 | 第21-22页 |
2.4 基于话语指向的不同社区公民参与模式 | 第22-24页 |
第3章 正当性的丧失:传统对话模式下的城市社区公民参与——以G市为例 | 第24-30页 |
3.1 传统对话模式下的城市社区公民参与机制 | 第24-25页 |
3.1.1 独白式对话下的城市社区公民参与 | 第24页 |
3.1.2 多数人对话下的城市社区公民参与 | 第24-25页 |
3.2 行政化与碎片化的社区公民参与模式 | 第25页 |
3.2.1 行政化的社区公民参与模式 | 第25页 |
3.2.2 碎片化的社区公民参与模式 | 第25页 |
3.3 G市社区治理情况概述 | 第25-29页 |
3.3.1 G市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实践 | 第26页 |
3.3.2 G市社区的公民参与实践 | 第26-27页 |
3.3.3 G市社区公民参与的行政化与碎片化 | 第27-29页 |
3.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正当性的重塑:开发性对话模式下的社区公民参与 | 第30-35页 |
4.1 开发性对话模式下社区公民参与的情境化与自主化 | 第30-31页 |
4.1.1 开发性对话模式下的社区公民参与机制 | 第30-31页 |
4.1.2 社区公民参与的情境化与自主化 | 第31页 |
4.1.3 情境化与自主化的社区公民参与模式 | 第31页 |
4.2 构建开发性对话模式下的社区公民参与的核心要素 | 第31-35页 |
4.2.1 价值导向: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话语取向 | 第32页 |
4.2.2 精神引领:城市社区公民参与的对话精神 | 第32-33页 |
4.2.3 环境塑造:社区公民参与的对话平台 | 第33页 |
4.2.4 制度创新:创建保障对话实质效果的规则制度 | 第33-35页 |
第5章 情境化与自主化的社区公民参与模式构建路径 | 第35-37页 |
5.1 角色定位 | 第35-36页 |
5.1.1 社区政府 | 第35页 |
5.1.2 社区居民 | 第35页 |
5.1.3 社区自组织 | 第35-36页 |
5.2 外在环境 | 第36页 |
5.3 内在机制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