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WDM-PON系统概述 | 第8-11页 |
1.1.1 WDM-PON系统 | 第8-9页 |
1.1.2 WDM-PON系统的优点 | 第9-10页 |
1.1.3 WDM-PON中无色ONU技术 | 第10-11页 |
1.2 相干检测在接入网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1.3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1.3.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3.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和行文结构 | 第14-16页 |
1.4.1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课题行文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基于反射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再调制技术 | 第16-23页 |
2.1 RSOA的基本原理与特性 | 第16-20页 |
2.1.1 RSOA的原理与结构 | 第16-17页 |
2.1.2 RSOA的增益特性 | 第17-18页 |
2.1.3 RSOA的再调制特性 | 第18-20页 |
2.2 基于RSOA的WDM-PON系统 | 第20-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基于 90°混频器相干检测的再调制WDM-PON系统 | 第23-35页 |
3.1 相干接收机 | 第23-26页 |
3.1.1 接收机的基本结构 | 第23-24页 |
3.1.2 相干检测的基本原理 | 第24-26页 |
3.2 基于直接调制RSOA的DPSK调制格式 | 第26-29页 |
3.3 基于 90°光混频器相干检测和RSOA的WDM-PON系统 | 第29-33页 |
3.4 基于 90°光混频器相干接收机的局限性 | 第33-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基于 3×3 耦合器相干检测的再调制WDM-PON系统 | 第35-47页 |
4.1 基于 3×3 耦合器的相干接收机 | 第35-36页 |
4.2 基于 3×3 耦合器的相干接收机缺陷 | 第36-37页 |
4.3 基于非对称 3×3 耦合器的相干接收机性能优化 | 第37-42页 |
4.3.1 基于非对称 3×3 耦合器的相干接收机解调方案 | 第37-39页 |
4.3.2 基于非对称 3×3 耦合器的相干接收机解调方案仿真 | 第39-42页 |
4.4 基于 3×3 耦合器相干检测和RSOA的WDM-PON系统仿真 | 第42-44页 |
4.5 基于非对称 3×3 耦合器相干接收机的局限性 | 第44-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7-49页 |
5.1 工作内容总结 | 第47-48页 |
5.2 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52-53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