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7-20页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 | 第7-17页 |
三、 研究方法、问题及创新之处 | 第17-20页 |
第一章 近代西方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 | 第20-28页 |
第一节 近代西方形而上学基本问题及其逻辑发展 | 第20-25页 |
一、 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确立 | 第20-22页 |
二、 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进一步解答 | 第22-24页 |
三、 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发展的“顶峰” | 第24-25页 |
第二节 近代西方形而上学基本建制所揭示的人的生存困境 | 第25-28页 |
第二章 马克思对近代西方形而上学基本建制的现实存在根基的揭示 | 第28-32页 |
第一节 物质利益与自由理性的冲突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宗教解放与政治解放的局限性 | 第29-30页 |
第三节 近代西方形而上学与国民经济学立场的一致性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马克思超越近代西方形而上学基本建制的实践维度 | 第32-46页 |
第一节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 | 第32-35页 |
一、 哲学的世界化与世界的哲学化 | 第32-33页 |
二、 消灭哲学与实现哲学 | 第33页 |
三、 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 | 第33-35页 |
第二节 感性——对象性活动对意识内在性的洞穿 | 第35-40页 |
一、 感性——对象性活动对理性权威和感性直观的超越 | 第35-37页 |
二、 感性——对象性活动下的人与自然的原初关联 | 第37-39页 |
三、 人的历史性生存 | 第39-40页 |
第三节 由抽象实践向具体、现实的历史实践的转变 | 第40-42页 |
第四节 人的总体性实践对人的分裂的克服 | 第42-46页 |
一、 物质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石 | 第42-43页 |
二、 总体性实践表征着人的现实世界 | 第43-44页 |
三、 总体性实践呼吁总体的人 | 第44-46页 |
第四章 马克思实践思想的双重变革 | 第46-56页 |
第一节 马克思实践思想的第一重变革——世界观变革 | 第46-49页 |
一、 马克思的实践在生存论的意义上成为人和世界的本体 | 第46-48页 |
二、 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特征 | 第48-49页 |
第二节 马克思实践思想的第二重变革——历史观变革 | 第49-53页 |
一、 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社会历史批判的同质性 | 第50页 |
二、 历史的总体性 | 第50-53页 |
第三节 世界观变革与历史观变革的内在同一 | 第53-56页 |
第五章 马克思实践思想变革的当代意义 | 第56-63页 |
第一节 马克思哲学是时代的哲学 | 第56-59页 |
一、 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 第56-58页 |
二、 马克思哲学是“思想中的时代” | 第58-59页 |
第二节 “总体的人”和“总体的实践”对反思人的分裂现状的当代启示 | 第59-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