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土质学论文--冻土学论文

黑河上游祁连山区多年冻土状态与动态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多年冻土热状态第12-13页
        1.2.2 活动层厚度第13-14页
        1.2.3 多年冻土分布第14-15页
    1.3 黑河上游祁连山区多年冻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第16-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和多年冻土监测网第17-23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7-18页
    2.2 多年冻土监测网第18-21页
    2.3 数字高程模型第21-23页
第三章 多年冻土热状态、动态及其控制因素第23-36页
    3.1 数据和方法第23页
        3.1.1 活动层、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厚度计算第23页
        3.1.2 潜在太阳辐射第23页
    3.2 黑河上游祁连山区气温及地表温度特征第23-26页
    3.3 黑河上游祁连山区多年冻土热状态第26-30页
    3.4 黑河上游祁连山区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厚度第30页
    3.5 黑河上游祁连山区冻土温度动态第30-33页
    3.6 讨论第33-34页
        3.6.1 测量误差第33页
        3.6.2 多年冻土热状态控制因素第33-34页
        3.6.3 黑河上游多年冻土与其他地区的对比第34页
    3.7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四章 活动层厚度空间变化及其控制因素第36-51页
    4.1 数据和方法第36-41页
        4.1.1 探地雷达法测量活动层厚度第36-40页
        4.1.2 土壤温度法测量活动层厚度第40页
        4.1.3 探坑法和活动层杆法测量活动层厚度第40页
        4.1.4 探地雷达法活动层厚度验证第40-41页
    4.2 活动层厚度控制因素分析第41-42页
    4.3 探地雷达活动层厚度验证第42页
    4.4 探地雷达活动层测量剖面第42-44页
    4.5 活动层厚度空间变化第44-46页
    4.6 活动层厚度反演模型第46-48页
    4.7 讨论第48-49页
        4.7.1 探地雷达测量活动层的优缺点第48-49页
        4.7.2 活动层厚度模型不确定性第49页
    4.8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五章 山区地表气温降尺度第51-69页
    5.1 气温降尺度的研究进展第51-52页
    5.2 地表气温降尺度模型背景第52-53页
        5.2.1 近地表和高等大气温度第52页
        5.2.2 地表影响和高程位置第52页
        5.2.3 冬季逆温第52-53页
    5.3 数据第53页
        5.3.1 ERA-Interim第53页
        5.3.2 观测数据和质量控制第53页
    5.4 地表气温降尺度方法第53-59页
        5.4.1 温度插值第55-56页
        5.4.2 陆地校正因子第56-57页
        5.4.3 参考方法第57-59页
    5.5 ΔT的性质第59-63页
        5.5.1 陆地校正指数第60-63页
        5.5.2 REDCAPPP模型结果验证第63页
    5.6 讨论第63-67页
        5.6.1 与其他降尺度方法的验证第63-65页
        5.6.2 陆地校正指数第65页
        5.6.3 模型输入数据第65-66页
        5.6.4 模型展望第66-67页
    5.7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六章 多年冻土分布第69-82页
    6.1 数据和方法第69-71页
        6.1.1 多年冻土分布概率模型第69页
        6.1.2 多年冻土分布概率模型输入数据第69-70页
        6.1.3 多年冻土分布概率模型形态和验证第70-71页
        6.1.4 多年冻土区域和面积计算方法第71页
    6.2 多年冻土存在性证据第71-74页
    6.3 多年冻土存在性证据集第74-76页
    6.4 多年冻土分布概率模型探索第76-77页
    6.5 多年冻土分布特征和统计第77-79页
    6.6 多年冻土分布概率不确定性第79-80页
    6.7 多年冻土分布概率图与现存图对比第80-81页
    6.8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2-86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82-84页
        7.1.1 黑河上游祁连山区多年冻土热状态、动态及其控制因素第82页
        7.1.2 黑河上游祁连山区活动层厚度空间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第82-83页
        7.1.3 山区气温降尺度模型第83页
        7.1.4 黑河上游祁连山区多年冻土分布第83-84页
    7.2 本研究的不足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5页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第95-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舟曲泥石流固体物源特征及预警预报研究
下一篇:电子贴附解离动力学及高分辨成像谱仪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