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高电压技术论文--过电压及其防护论文--过电压保护装置论文

变电站接地系统安全性能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第14-16页
第2章 双层土壤模型下接地系统接地参数数值计算第16-25页
    2.1 水平分层土壤中点源的格林函数第16-18页
    2.2 复镜像法计算格林函数第18-19页
    2.3 接地系统数值计算方法第19-24页
        2.3.1 等电位计算模型第19页
        2.3.2 不等电位计算模型第19-20页
        2.3.3 接地导体自互阻计算第20-22页
        2.3.4 导体段内阻抗计算第22页
        2.3.5 接地导体外自感和互感计算第22-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变电站接地系统模拟计算第25-31页
    3.1 接地系统参数计算流程第25-26页
    3.2 程序计算验证第26页
    3.3 接地参数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第26-30页
        3.3.1 反射系数第26页
        3.3.2 短路电流入地点第26-27页
        3.3.3 入地电流频率第27页
        3.3.4 接地导体半径第27-28页
        3.3.5 接触电压与跨步电压第28页
        3.3.6 引外接地与增打垂直接地极第28-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双层土壤中接地系统优化设计安全分析第31-41页
    4.1 接地导体优化布置规律第31-32页
    4.2 接地系统优化计算流程第32页
    4.3 算例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第32-35页
        4.3.1 反射系数第33页
        4.3.2 地网规模第33-34页
        4.3.3 上层土壤厚度第34页
        4.3.4 与等间距布置地网对比第34-35页
    4.4 垂直接地极对优化规律的影响第35-39页
        4.4.1 最优压缩比第36页
        4.4.2 上层土壤厚度第36-37页
        4.4.3 垂直接地极长度第37-38页
        4.4.4 垂直接地极根数第38-39页
    4.5 大型接地网的接触电压第39-40页
    4.6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5章 变电站二次电缆双端接地的安全性能分析第41-49页
    5.1 接有二次电缆的地网参数计算模型第41-42页
    5.2 电缆芯线-屏蔽层电位差分析计算第42-44页
        5.2.1 电缆芯线感应电磁干扰原理第42-43页
        5.2.2 电缆阻抗参数计算第43页
        5.2.3 算例分析验证第43-44页
    5.3 芯线-屏蔽层电位差影响参数第44-45页
        5.3.1 土壤电阻率第44页
        5.3.2 电缆长度第44-45页
        5.3.3 地电位升第45页
    5.4 降低芯线-屏蔽层电位差的措施第45-46页
    5.5 工程应用第46-48页
        5.5.1 降低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第47页
        5.5.2 降低芯线-屏蔽层电位差第47页
        5.5.3 地网降阻改造方案第47-48页
    5.6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学电压互感器光路系统温度特性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考虑离散和连续决策变量的电网最优潮流计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