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新型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和应用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荧光探针第11-12页
        1.2.1 荧光第11-12页
        1.2.2 荧光探针第12页
        1.2.3 荧光探针原理第12页
    1.3 荧光探针的作用机理第12-19页
        1.3.1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第12-14页
        1.3.2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第14-15页
        1.3.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第15-17页
        1.3.4 螯合荧光增强(CHEF)第17-18页
        1.3.5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第18-19页
    1.4 荧光探针研究进展第19-21页
    1.5 本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第21-22页
第二章 新型Cr~(3+)荧光探针的合成、性能研究和细胞成像第22-36页
    2.1 引言第22-23页
    2.2 实验部分第23-26页
        2.2.1 试剂及仪器第23-24页
        2.2.2 探针分子L的合成设计路线第24-25页
        2.2.3 具体合成方法及表征第25-26页
            2.2.3.1 化合物L_1的合成第25页
            2.2.3.2 化合物L的合成第25-26页
        2.2.4 溶液配制第26页
        2.2.5 细胞成像第2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6-35页
        2.3.1 紫外响应和荧光响应的光谱研究第26-29页
        2.3.2 络合常数与检出限的计算第29-31页
        2.3.3 pH条件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第31-32页
        2.3.4 可逆性研究第32-33页
        2.3.5 探针分子L与Cr~(3+)络合机理第33-34页
        2.3.6 Hela细胞中L对Cr~(3+)的荧光成像第34-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新型Al~(3+)荧光探针的合成、性能研究和细胞成像第36-48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实验部分第36-40页
        3.2.1 试剂及仪器第36-38页
        3.2.2 探针分子Q的合成设计路线第38页
        3.2.3 具体合成方法第38-39页
            3.2.3.1 化合物Q_1的合成第38-39页
            3.2.3.2 化合物Q的合成第39页
        3.2.4 溶液配制第39页
        3.2.5 细胞成像第39-4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0-47页
        3.3.1 紫外和荧光响应的光谱研究第40-43页
        3.3.2 络合常数的计算第43-44页
        3.3.3 pH条件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第44页
        3.3.4 探针分子与Al~(3+)的络合机理研究第44-45页
        3.3.5 可逆性研究第45-46页
        3.3.6 在MCF-7细胞中Q对Al~(3+)的荧光成像第46-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新型Pb~(2+)荧光探针的合成、性能研究和细胞成像第48-63页
    4.1 引言第48-49页
    4.2 实验部分第49-52页
        4.2.1 试剂及仪器第49-50页
        4.2.2 探针分子Y的合成设计路线第50-51页
        4.2.3 具体合成方法第51-52页
            4.2.3.1 化合物Y_1的合成第51页
            4.2.3.2 化合物Y_2的合成第51页
            4.2.3.3 化合物Y_3的合成第51页
            4.2.3.4 化合物Y的合成第51-52页
        4.2.4 溶液配制第52页
        4.2.5 细胞成像第5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2-62页
        4.3.1 紫外和荧光响应的光谱研究第52-56页
        4.3.2 探针分子与Pb~(2+)的络合机理研究第56-58页
        4.3.3 络合常数的计算第58-59页
        4.3.4 pH条件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第59-60页
        4.3.5 可逆性研究第60-61页
        4.3.6 HL-7702细胞中探针Y对Pb~(2+)的荧光成像第61-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新型正二价金属离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63-72页
    5.1 引言第63页
    5.2 实验部分第63-66页
        5.2.1 试剂及仪器第63-65页
        5.2.2 荧光探针W的合成设计路线第65页
        5.2.3 具体合成方法第65-66页
            5.2.3.1 化合物W_1的合成第65页
            5.2.3.2 化合物W的合成第65-66页
        5.2.4 溶液配制第6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6-71页
        5.3.1 探针分子的离子选择性第66-67页
        5.3.2 可逆性研究第67-68页
        5.3.3 离子干扰研究第68-69页
        5.3.4 荧光滴定第69页
        5.3.5 络合机理第69-71页
    5.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6.1 总结第72-73页
    6.2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2页
附录第82-94页
致谢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石墨烯和二硫化钼的无酶电化学传感器设计及检测应用
下一篇:木质素碳/半导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