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城市模型演变视角下的遗余空间“块茎”式更新设计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6-30页
    1.1. 研究缘起第16-19页
        1.1.1. 研究背景第17-18页
        1.1.2. 研究目的第18-19页
        1.1.3. 研究意义第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6页
        1.2.1. 国外部分第19-23页
        1.2.2. 国内部分第23-26页
    1.3. 研究方法与对象第26-28页
        1.3.1. 研究方法第26页
        1.3.2. 研究对象第26-28页
    1.4. 研究框架第28-29页
    1.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2. 相关理论综述第30-50页
    2.1. 城市模型的理论研究第30-39页
        2.1.1. 城市的空间元素第30-32页
        2.1.2. 城市概念模型的演变第32-37页
        2.1.3. 网络城市的空间特征第37-39页
    2.2. 块茎理论的相关基础研究第39-41页
        2.2.1. “块茎”思想的概念第39页
        2.2.2. “块茎”思想的特征第39-41页
    2.3. “块茎”思想在设计中的应用第41-49页
        2.3.1. 异质共生的组合方式第42-43页
        2.3.2. 多层叠合的叙事方式第43-45页
        2.3.3. 多元网络的思考方式第45-48页
        2.3.4. 动态生长的更新模式第48-49页
    2.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3. 遗余空间的相关基础研究第50-61页
    3.1. 遗余空间的概念第50-51页
    3.2. 形成原因第51-54页
        3.2.1. 城市演化的自发结果第51-52页
        3.2.2. 机器城市的设计理念第52页
        3.2.3. 消费文化的繁殖侵蚀第52-53页
        3.2.4. 公共空间的消隐孤立第53页
        3.2.5. 场所精神的疏忽缺失第53-54页
        3.2.6. 城市设计的盲目疏漏第54页
    3.3. 遗余空间的特点第54-56页
        3.3.1. 城市性第54-55页
        3.3.2. 消极性第55页
        3.3.3. 动态性第55页
        3.3.4. 模糊性第55-56页
    3.4. 类型第56-57页
        3.4.1. 旧城中心区第56页
        3.4.2. 工业弃地第56-57页
        3.4.3. 城市港口码头第57页
        3.4.4. 城市基础构筑物第57页
    3.5. 价值第57-59页
        3.5.1. 整合城市空间第58页
        3.5.2. 促进城市演化第58页
        3.5.3. 增强城市活力第58-59页
        3.5.4. 提振城市经济第59页
    3.6. 更新方向第59-60页
        3.6.1. 利用空间特质第59页
        3.6.2. 优化空间质量第59-60页
        3.6.3. 融入城市活动第60页
    3.7. 本章小结第60-61页
4. 块茎思想的更新策略和手法第61-94页
    4.1. 异质共生——“块”的拼贴第63-77页
        4.1.1. 嵌入第64-65页
        4.1.2. 延展第65-68页
        4.1.3. 剪切第68-71页
        4.1.4. 覆盖第71-73页
        4.1.5. 整合第73-75页
        4.1.6. 置换第75-77页
    4.2. 多层叙事——“茎”的组织第77-82页
        4.2.1. 镜像路径第77-79页
        4.2.2. 迭代路径第79-80页
        4.2.3. 编织路径第80-81页
        4.2.4. 离散路径第81-82页
    4.3. 多元网络——“网”的建构第82-88页
        4.3.1. 引入城市空间第83-85页
        4.3.2. 整合交通网络第85-86页
        4.3.3. 构建图景碎片第86-87页
        4.3.4. 植入景观绿地第87-88页
    4.4. 动态生长——“网”的蔓延第88-92页
        4.4.1. 多态立面第89-90页
        4.4.2. 单元拼接第90-91页
        4.4.3. 移动建筑第91-92页
    4.5. 本章小结第92-94页
        4.5.1. 各类策略的总结对比第92-94页
5. “块茎”式更新具体案例的综合分析第94-107页
    5.1. 深圳华侨城第94-101页
        5.1.1. 设计背景第94-95页
        5.1.2. 改造更新策略第95-100页
        5.1.3. 设计思考第100-101页
    5.2. 法国加仑军营改造第101-106页
        5.2.1. 设计背景第101-102页
        5.2.2. 改造更新策略第102-105页
        5.2.3. 设计思考第105-106页
    5.3.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6. 关于块茎式更新的若干思考第107-111页
    6.1. 块茎思想第107-109页
        6.1.1. 异质与同质第107-108页
        6.1.2. 路径与拼贴第108页
        6.1.3. 形式与内容第108-109页
    6.2. 遗余空间更新第109-110页
        6.2.1. 块茎策略的反思第109页
        6.2.2. 遗余更新的问题第109-110页
        6.2.3. 城市演变的价值第110页
    6.3.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7. 结论第111-114页
    7.1. 研究结论第111-112页
    7.2. 研究创新第112-113页
    7.3. 研究不足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8页
作者简介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复位阻尼器耗能减震结构的性能设计方法及地震易损性分析
下一篇:社区老年活动空间建筑单元的适应性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