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第10-12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3 简评 | 第15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2 我国政府预算执行审计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第17页 |
2.2 民主法治理论 | 第17-18页 |
2.3 免疫系统论 | 第18-19页 |
2.4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9-21页 |
3 我国政府预算执行审计现状分析 | 第21-45页 |
3.1 审计结果公告数据采集说明 | 第21-24页 |
3.1.1 收集原则 | 第21页 |
3.1.2 分类原则 | 第21-24页 |
3.2 我国政府预算执行审计的总体现状 | 第24-28页 |
3.2.1 审计范围分析 | 第24-27页 |
3.2.2 绩效审计情况分析 | 第27-28页 |
3.3 我国中央层面政府预算执行审计结果的总体定量分析 | 第28-34页 |
3.4 我国地方层面政府预算执行审计结果的总体定量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 第34-38页 |
3.5 我国政府预算执行审计的有效性分析 | 第38-45页 |
3.5.1 代表性部门分析 | 第38-40页 |
3.5.2 代表性项目的变动分析 | 第40-41页 |
3.5.3 预算准确度分析 | 第41-42页 |
3.5.4 相关回归分析 | 第42-45页 |
4 审计结果分析主要结论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45-49页 |
4.1 主要审计结论 | 第45-46页 |
4.1.1 审计率的增加对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十分有效 | 第45页 |
4.1.2 连续审计对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十分有效 | 第45-46页 |
4.1.3 预算管理问题存在刚性特征 | 第46页 |
4.1.4 地方层面较中央层面现阶段绩效审计思路运用得好 | 第46页 |
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6-49页 |
4.2.1 审计投入力度有限 | 第46-47页 |
4.2.2 绩效审计方法运用不足 | 第47页 |
4.2.3 地方层面预算执行审计中透明度不足 | 第47-48页 |
4.2.4 整改情况披露不足 | 第48-49页 |
5 加强我国政府预算执行审计的建议 | 第49-55页 |
5.1 持续强化预算执行审计力度 | 第49-50页 |
5.1.1 拓宽审计广度,扩大审计资金占预算资金比重 | 第49页 |
5.1.2 挖掘审计深度,用连续审计使审计进入常态化 | 第49-50页 |
5.1.3 夯实审计基础,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 第50页 |
5.2 实现预算调整与审计同步 | 第50-51页 |
5.3 合理设置指标,规范预算执行 | 第51-52页 |
5.4 注重绩效审计方法的运用 | 第52页 |
5.5 加强预算执行审计中透明度的建设 | 第52-53页 |
5.6 提升整改披露质量,建立对应整改数据库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