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2 电连接器国内外发展情况和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电连接器国内发展情况和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电连接器国外发展情况和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电连接器的结构组成和失效原理分析 | 第16-24页 |
2.1 电连接器的结构组成 | 第16-18页 |
2.1.1 电连接器的分类 | 第17页 |
2.1.2 电连接器的命名 | 第17-18页 |
2.2 电连接器的失效机理分析 | 第18-22页 |
2.2.1 电连接器的失效形式 | 第18-19页 |
2.2.2 电连接器的失效机理 | 第19-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电连接器结构建模与接触件力学分析 | 第24-38页 |
3.1 电连接器结构整体建模 | 第24-28页 |
3.1.1 本文选用的电连接器及其建模 | 第24-28页 |
3.2 电连接器接触件力学分析 | 第28-36页 |
3.2.1 接触件间的接触压力和分离力对连接器可靠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2 电连接器接触件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9-31页 |
3.2.3 电连接器接触件之间的最小接触压力求解 | 第31-35页 |
3.2.4 影响接触件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基于有限元法的电连接器接触件静力学分析与接触分析 | 第38-50页 |
4.1 插孔的静力学分析 | 第38-42页 |
4.1.1 有限元方法 | 第38-40页 |
4.1.2 四开槽插孔的静力分析 | 第40-42页 |
4.2 电连接器接触件的接触分析 | 第42-49页 |
4.2.1 有限元接触算法综述 | 第43页 |
4.2.2 插针插孔插合过程接触分析 | 第43-45页 |
4.2.3 接触分析的结果研究 | 第45-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连接器温度场理论计算与热仿真分析 | 第50-70页 |
5.1 热分析经典理论 | 第50-51页 |
5.1.1 热传导基本理论 | 第50页 |
5.1.2 热量传递的方式 | 第50-51页 |
5.1.3 稳态传热与瞬态传热 | 第51页 |
5.2 T5.6 型射频同轴连接器结构尺寸参数与热分析参数 | 第51-55页 |
5.2.1 连接器的组成结构 | 第51-54页 |
5.2.2 连接器尺寸参数 | 第54-55页 |
5.2.3 连接器热分析参数与技术要求 | 第55页 |
5.3 连接器温度场理论计算 | 第55-59页 |
5.3.1 热传导与对流散热 | 第55-57页 |
5.3.2 连接器温度场理论计算 | 第57-59页 |
5.4 电连接器温度场仿真分析 | 第59-68页 |
5.4.1 电连接器温度场的重建模 | 第59-60页 |
5.4.2 电连接器的温度场仿真分析 | 第60-64页 |
5.4.3 不同环境温度对连接器温度分布的影响 | 第64-66页 |
5.4.4 不同通电电流对连接器温度分布的影响 | 第66-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页 |
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