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2 同步加纤碎石封层设备 | 第12-15页 |
1.2.1 同步加纤碎石封层装备的发展 | 第12-14页 |
1.2.2 同步加纤碎石封层设备的结构组成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1 国外纤维碎石封层技术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纤维沥青碎石封层技术的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1.4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4.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同步加纤碎石下封层结构力学性能分析 | 第20-29页 |
2.1 模型基本假设 | 第20页 |
2.2 沥青路面ABAQUS模型建立 | 第20-25页 |
2.2.1 模型尺寸确定及单元划分 | 第21-22页 |
2.2.2 荷载选取与边界条件设定 | 第22页 |
2.2.3 层间接触处理 | 第22页 |
2.2.4 模量确定 | 第22-25页 |
2.3 不同同步加纤碎石下封层模量结构力学性能情况 | 第25-28页 |
2.3.1 路面竖向位移分析 | 第25-27页 |
2.3.2 路面结构应力影响分析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同步加纤碎石下封层的配合比设计研究 | 第29-51页 |
3.1 设计任务、方法及指标选取 | 第29-32页 |
3.1.1 配合比设计任务 | 第29页 |
3.1.2 配合比设计方法 | 第29-30页 |
3.1.3 指标选取 | 第30-32页 |
3.2 原材料选取 | 第32-39页 |
3.2.1 沥青结合料 | 第32-35页 |
3.2.2 碎石 | 第35-37页 |
3.2.3 纤维 | 第37-39页 |
3.3 试验方案设计 | 第39-43页 |
3.3.1 试件制备 | 第39-41页 |
3.3.2 剪切试验 | 第41-42页 |
3.3.3 拉拔试验 | 第42-43页 |
3.3.4 动力渗水试验 | 第43页 |
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3-48页 |
3.4.1 试验结果 | 第43-45页 |
3.4.2 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3.5 路用性能评价指标体系 | 第48-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同步加纤碎石下封层施工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 | 第51-65页 |
4.1 工程简介 | 第51-52页 |
4.2 同步加纤碎石下封层施工技术 | 第52-54页 |
4.2.1 施工准备 | 第52-53页 |
4.2.2 施工工艺 | 第53-54页 |
4.3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和质量检测 | 第54-55页 |
4.3.1 施工质量控制 | 第54页 |
4.3.2 质量检测 | 第54-55页 |
4.4 试验路段路用性能检验 | 第55-64页 |
4.4.1 检测过程 | 第55-62页 |
4.4.2 试验结果 | 第62-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同步加纤碎石下封层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 第65-72页 |
5.1 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 第65页 |
5.2 直接费用分析 | 第65-69页 |
5.2.1 参数的选定 | 第66-67页 |
5.2.2 原材料成本 | 第67页 |
5.2.3 施工成本 | 第67-68页 |
5.2.4 三种下封层直接成本 | 第68页 |
5.2.5 分析原则 | 第68页 |
5.2.6 经济效益分析 | 第68-69页 |
5.3 间接费用 | 第69-71页 |
5.3.1 用户成本 | 第70页 |
5.3.2 环境成本 | 第70-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主要结论和建议 | 第72-74页 |
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建议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主要科研实践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
参与科研情况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