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7-19页 |
一、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新媒体相关理论阐述 | 第19-30页 |
(一) 新媒体的内涵及特征 | 第19-23页 |
(二) 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 第23-25页 |
(三) 新媒体环境下参与型政治文化表现的新特性 | 第25-30页 |
二、新媒体对我国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表现 | 第30-37页 |
(一)有利于拓宽政治“输入”渠道 | 第30-31页 |
(二)有益于提升公民个体“参与度” | 第31-33页 |
(三)有利于增强对公共政策的监督 | 第33-34页 |
(四)有利于促进有序政治参与发展 | 第34-35页 |
(五)有利于参与型政治文化社会化 | 第35-37页 |
三、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现状及困境 | 第37-59页 |
(一)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现状 | 第37-44页 |
1.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成为新常态 | 第37-38页 |
2.基础建设不断完善但差距依然存在 | 第38-41页 |
3.主体队伍不断壮大且呈现分化之势 | 第41-43页 |
4.实践形式由“自发”转向“自觉” | 第43-44页 |
(二)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的困境 | 第44-50页 |
1.参与型政治文化发展不均衡 | 第44-45页 |
2.网民政治参与伦理道德失范 | 第45-46页 |
3.参与型政治文化政治人格培育艰难 | 第46-47页 |
4.无序政治参与导致社会失控 | 第47-49页 |
5.过度政治娱乐化易出现公民非理性 | 第49-50页 |
(三)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50-59页 |
1.主体原因:参与主体地位布局结构失衡 | 第50-52页 |
2.技术原因:新媒体技术悖论 | 第52-53页 |
3.主导原因:引导主体责任缺位与法规体系不健全 | 第53-55页 |
4.心理原因:“免费搭便车”心理与“自觉性”匮乏 | 第55-57页 |
5.文化原因:政治文化环境复杂化与政治人格滞后性 | 第57-59页 |
四、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的原则及对策 | 第59-72页 |
(一)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的原则 | 第59-61页 |
1.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的领导地位 | 第60页 |
2.坚持公民在我国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 第60-61页 |
(二)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的对策 | 第61-72页 |
1.政治参与主体角色模塑 | 第61-63页 |
2.主导政治引导角色打造 | 第63-65页 |
3.稳步推进社会设置优化 | 第65-68页 |
4.全面促进政治生态优化 | 第68-72页 |
结语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