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车空气悬架多体动力学及模态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空气悬架作用和工作原理 | 第9-11页 |
1.1.1 空气悬架作用 | 第9页 |
1.1.2 空气悬架结构 | 第9-10页 |
1.1.3 空气悬架工作特性 | 第10-11页 |
1.1.4 空气悬架关键技术 | 第11页 |
1.2 空气悬架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2.1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2页 |
1.3 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2-14页 |
1.3.1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空气悬架动力学模型建立和验证 | 第14-27页 |
2.1 MotionView建模步骤 | 第14页 |
2.2 空气悬架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14-20页 |
2.2.1 前悬架模型 | 第16-17页 |
2.2.2 后悬架模型 | 第17-18页 |
2.2.3 横向稳定杆模型 | 第18-20页 |
2.2.4 减振器模型 | 第20页 |
2.3 转向系模型 | 第20-21页 |
2.4 空气弹簧模型 | 第21-23页 |
2.4.1 空气弹簧静态特性理论分析 | 第21-23页 |
2.4.2 空气弹簧模型 | 第23页 |
2.5 轮胎模型 | 第23-24页 |
2.6 整车模型及有效性验证 | 第24-26页 |
2.6.1 整车模型建立 | 第24-25页 |
2.6.2 整车模型有效性验证 | 第25-2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大客车仿真试验分析 | 第27-42页 |
3.1 仿真试验 | 第27-36页 |
3.1.1 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 | 第27-30页 |
3.1.2 稳态回转试验 | 第30-32页 |
3.1.3 转向盘转角阶跃试验 | 第32-33页 |
3.1.4 最大加速度试验 | 第33-35页 |
3.1.5 紧急制动试验 | 第35-36页 |
3.1.6 试验结果汇总 | 第36页 |
3.2 前悬架空气弹簧刚度优化 | 第36-39页 |
3.3 优化分析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空气悬架有限元模型建立和模态分析 | 第42-56页 |
4.1 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和检验 | 第42-46页 |
4.1.1 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 | 第42-45页 |
4.1.2 有限元分析模型检验 | 第45-46页 |
4.2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 第46-47页 |
4.3 空气悬架模态试验 | 第47-55页 |
4.3.1 优化前前悬架模态振型 | 第48-50页 |
4.3.2 优化后前悬架模态振型 | 第50-52页 |
4.3.3 后悬架模态振型 | 第52-53页 |
4.3.4 前、后悬架模态分析 | 第53-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空气悬架导向杆件优化 | 第56-68页 |
5.1 DOE分析及优化流程 | 第56-57页 |
5.2 前悬架导向结构及优化 | 第57-62页 |
5.2.1 变量 | 第58页 |
5.2.2 响应 | 第58-59页 |
5.2.3 DOE分析 | 第59-60页 |
5.2.4 优化 | 第60-62页 |
5.3 后悬架导向结构及优化 | 第62-67页 |
5.3.1 变量 | 第63页 |
5.3.2 响应 | 第63-64页 |
5.3.3 DOE分析 | 第64-65页 |
5.3.4 优化 | 第65-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