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胶囊检测系统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第2章 硬件系统设计 | 第14-35页 |
2.1 系统机械结构设计 | 第14-16页 |
2.2 传送和触发装置设计 | 第16-20页 |
2.2.1 传送装置设计 | 第16-19页 |
2.2.2 触发装置设计 | 第19-20页 |
2.3 图像采集装置设计 | 第20-30页 |
2.3.1 工业相机 | 第21-24页 |
2.3.2 相机镜头 | 第24-26页 |
2.3.3 光源设计 | 第26-30页 |
2.4 剔除装置设计 | 第30-32页 |
2.5 串口I/0 设计 | 第32-35页 |
第3章 软件系统设计 | 第35-51页 |
3.1 软件设计及相关技术 | 第35-40页 |
3.1.1 软件开发环境 | 第35-36页 |
3.1.2 软件总体框架 | 第36-38页 |
3.1.3 串口通信技术 | 第38-39页 |
3.1.4 任务并行处理技术 | 第39-40页 |
3.2 数据库设计 | 第40-43页 |
3.2.1 数据模型 | 第40-41页 |
3.2.2 数据库表的设计 | 第41-43页 |
3.3 界面功能设计与实现 | 第43-49页 |
3.3.1 用户登录及管理 | 第43-45页 |
3.3.2 数据查询 | 第45页 |
3.3.3 检测方案管理 | 第45-46页 |
3.3.4 检测参数测试 | 第46-47页 |
3.3.5 相机设置界面 | 第47-48页 |
3.3.6 程序主界面 | 第48-49页 |
3.4 胶囊剔除逻辑 | 第49-51页 |
第4章 胶囊尺寸缺陷检测算法 | 第51-72页 |
4.1 尺寸缺陷检测的必要性 | 第51页 |
4.2 尺寸缺陷类别及检测方案设计 | 第51-54页 |
4.3 ROI设定及图像预处理 | 第54-58页 |
4.4 胶囊自身图像提取 | 第58-65页 |
4.4.1 阈值分割及空位判别 | 第58-59页 |
4.4.2 形态学处理 | 第59-60页 |
4.4.3 胶囊轮廓提取 | 第60-64页 |
4.4.4 区域填充与胶囊自身图像提取 | 第64-65页 |
4.5 胶囊本体区域分割 | 第65-72页 |
4.5.1 图像旋转 | 第65-69页 |
4.5.2 重合区边缘检测 | 第69-70页 |
4.5.3 本体分割与尺寸测量 | 第70-72页 |
第5章 胶囊表面缺陷检测算法 | 第72-87页 |
5.1 柱面缺陷类别 | 第72页 |
5.2 柱面缺陷检测算法设计 | 第72-78页 |
5.2.1 改进的局部自适应阈值分割 | 第74-76页 |
5.2.2 缺陷提取 | 第76-78页 |
5.3 端部缺陷类别 | 第78页 |
5.4 端部缺陷检测算法设计 | 第78-87页 |
5.4.1 图像增强 | 第79-81页 |
5.4.2 阈值分割与孤立点消除 | 第81-83页 |
5.4.3 基于k邻域链码的拐点检测 | 第83-8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91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87-89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