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CW雷达物位计收发前端的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调频连续波收发前端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13页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调频连续波雷达原理分析 | 第15-19页 |
2.1 调频连续波雷达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 第15-16页 |
2.1.1 FMCW雷达系统基本结构 | 第15页 |
2.1.2 FMCW雷达系统测距原理 | 第15-16页 |
2.2 频率源分析 | 第16-18页 |
2.2.1 频率源指标分析 | 第17-18页 |
2.2.1.1 线性度 | 第17-18页 |
2.2.1.2 频率分辨率 | 第18页 |
2.2.1.3 相位噪声 | 第18页 |
2.2.1.4 谐波杂散 | 第18页 |
2.2.1.5 频率转换时间 | 第1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DDS和PLL基本工作原理 | 第19-34页 |
3.1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的基本理论 | 第19-21页 |
3.1.1 DDS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3.1.2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的特点 | 第20-21页 |
3.2 锁相频率合成(PLL)技术的基本理论 | 第21-31页 |
3.2.1 锁相环的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 第21-27页 |
3.2.2 锁相环的主要特性分析 | 第27-31页 |
3.3 DDS和PLL组合方案 | 第31-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调频连续波信号频率源的研究设计 | 第34-52页 |
4.1 频率合成技术方案设计 | 第34-36页 |
4.1.1 三角波电压信号调制VCO | 第34-36页 |
4.1.2 DDS+PLL频率合成技术 | 第36页 |
4.2 新型频率源的设计 | 第36-49页 |
4.2.1 项目指标要求 | 第37页 |
4.2.2 系统方案设计 | 第37-38页 |
4.2.3 芯片ADF4159介绍 | 第38-46页 |
4.2.3.1 ADF4159基本介绍 | 第38-39页 |
4.2.3.2 ADF4159工作原理 | 第39-41页 |
4.2.3.3 ADF4159寄存器的定义及设置 | 第41-46页 |
4.2.4 频率源中其余元件简介 | 第46-49页 |
4.2.4.1 CY7C68013A介绍 | 第46-47页 |
4.2.4.2 压控振荡器HMC739LP4介绍 | 第47-48页 |
4.2.4.3 运算放大器AD8065基本介绍 | 第48-49页 |
4.3 方案可行性分析 | 第49-51页 |
4.3.1 输出频率分析 | 第49页 |
4.3.2 线性度分析 | 第49页 |
4.3.3 相位噪声分析 | 第49-50页 |
4.3.4 输出功率分析 | 第50-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调频连续波雷达接收电路的设计 | 第52-63页 |
5.1 接收机的指标及方案概述 | 第52-53页 |
5.1.1 接收机的主要指标 | 第52页 |
5.1.2 接收机方案概述 | 第52-53页 |
5.2 接收机部分器件的选择与设计 | 第53-57页 |
5.2.1 系统接收链路概述 | 第53页 |
5.2.2 低噪声放大器 | 第53-54页 |
5.2.3 混频器 | 第54页 |
5.2.4 中频放大器 | 第54页 |
5.2.5 带通滤波器 | 第54-56页 |
5.2.6 低通滤波器 | 第56-57页 |
5.3 接收机主要指标分析计算 | 第57-63页 |
5.3.1 噪声系数 | 第57页 |
5.3.2 系统的线性度 | 第57-59页 |
5.3.3 灵敏度 | 第59-60页 |
5.3.4 动态范围 | 第60页 |
5.3.5 接收机各级指标计算 | 第60-61页 |
5.3.6 接收机链路仿真 | 第61-62页 |
5.3.7 接收部分电路原理图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及测试结果分析 | 第63-72页 |
6.1 PLL部分电路模块 | 第63-67页 |
6.1.1 ADF4159部分设计 | 第63-64页 |
6.1.2 环路滤波器设计 | 第64-67页 |
6.1.3 VCO设计 | 第67页 |
6.2 电源模块 | 第67-68页 |
6.3 USB控制模块 | 第68-69页 |
6.4 频率源模块的版图与结构 | 第69-70页 |
6.5 测试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6.6 本章总结 | 第71-72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