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钒酸银基光催化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半导体光催化原理第12-13页
    1.3 传统光催化材料及其存在的问题第13-14页
    1.4 改性半导体光催化性能的方法第14页
    1.5 新型光催化材料及其研究现状第14-15页
    1.6 钒酸银(Ag_3VO_4)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7 密度泛函理论简介与模拟方法介绍第16-17页
    1.8 本文研究意义及内容第17-19页
    参考文献第19-28页
第二章 实验试剂与方法第28-34页
    2.1 试剂与药品第28-29页
    2.2 实验仪器第29-30页
    2.3 测试与表征方法第30-33页
        2.3.1 物相结构测试第30页
        2.3.2 形貌表征第30页
        2.3.3 成分、价态分析第30-31页
        2.3.4 光电性能测试第31页
        2.3.5 光催化性能测试第31-32页
        2.3.6 电子结构计算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4页
第三章 超声辅助制备Ag2O/Ag_3VO_4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第34-54页
    3.1 引言第34-35页
    3.2 实验部分第35页
        3.2.1 Ag_3VO_4样品的制备第35页
        3.2.2 Ag2O/Ag_3VO_4样品的制备第3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5-47页
        3.3.1 结构与形貌分析第35-37页
        3.3.2 光学吸收及表面化学分析第37-41页
        3.3.3 比表面积测试分析第41-42页
        3.3.4 电化学测试分析第42页
        3.3.5 光催化性能测试第42-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4页
第四章 超声辅助合成g-C_3N_4/Ag_3VO_4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第54-73页
    4.1 引言第54-55页
    4.2 实验部分第55页
        4.2.1 g-C_3N_4样品的制备第55页
        4.2.2 g-C_3N_4/Ag_3VO_4样品的制备第5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5-64页
        4.3.1 结构与形貌分析第55-57页
        4.3.2 光学吸收及表面化学分析第57-60页
        4.3.3 比表面积测试分析第60页
        4.3.4 电化学测试分析第60-61页
        4.3.5 光催化性能测试第61-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第五章 Nb、Ta掺杂Ag_3VO_4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第73-102页
    5.1 引言第73页
    5.2 Ag_3VO_4的电子结构第73-75页
    5.3 对不同浓度Nb掺杂Ag_3VO_4的电子结构的研究第75-86页
        5.3.1 Nb掺杂浓度为12.5%的电子结构第76-78页
        5.3.2 Nb掺杂浓度为25%的电子结构第78-81页
        5.3.3 Nb掺杂浓度为37.5%的电子结构第81-83页
        5.3.4 结果对比讨论第83-86页
    5.4 对不同浓度Ta掺杂Ag_3VO_4的电子结构的研究第86-97页
        5.4.1 Ta掺杂浓度为12.5%的电子结构第86-89页
        5.4.2 Ta掺杂浓度为25%的电子结构第89-91页
        5.4.3 Ta掺杂浓度为37.5%的电子结构第91-94页
        5.4.4 结果对比讨论第94-97页
    5.5 本章小结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02-104页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铌钽酸盐光催化剂的设计与位点选择性掺杂研究
下一篇:含脯氨酸结构的乙内酰硫脲及三取代硫脲的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