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页 |
导论 | 第11-19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8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18-19页 |
(一)研究的重点、难点 | 第18页 |
(二)研究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公务员绩效考核与胜任力模型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一、公务员绩效考核 | 第19-22页 |
(一)绩效考核的涵义 | 第19页 |
(二)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涵义 | 第19-20页 |
(三)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常见方法 | 第20-22页 |
二、胜任力模型 | 第22-27页 |
(一)胜任力模型的概念 | 第22页 |
(二)胜任力模型的内涵 | 第22-25页 |
(三)胜任力模型与常见考核方法的比较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天津市科级公务员绩效考核现状 | 第27-35页 |
一、天津市科级公务员概况 | 第27-28页 |
(一)天津市基本情况 | 第27-28页 |
(二)天津市公务员基本情况 | 第28页 |
二、天津市科级公务员考核现状 | 第28-33页 |
(一)绩效考核原则 | 第28页 |
(二)绩效考核种类 | 第28页 |
(三)绩效考核内容 | 第28-29页 |
(四)绩效考核标准 | 第29页 |
(五)绩效考核组成人员 | 第29-30页 |
(六)绩效考核基本程序 | 第30-33页 |
(七)考核结果的使用 | 第33页 |
三、天津市科级公务员绩效考核的问题及原因 | 第33-35页 |
(一)考核机制运行不健全 | 第33-34页 |
(二)考核标准没有充分体现岗位特征 | 第34页 |
(三)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第34页 |
(四)考核结果反馈不到位 | 第34页 |
(五)考核结果运用不太充分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胜任力模型在天津市科级公务员绩效考核中的适用性 | 第35-49页 |
一、公务员绩效考评体系引入胜任力模型的意义 | 第35-36页 |
(一)对未来的绩效考核工作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 第35页 |
(二)对于保证绩效结果与过程的平衡性具有决定性作用 | 第35页 |
(三)使得考核过程中突出得以避免 | 第35-36页 |
二、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天津市科级公务员绩效考核的体系构建 | 第36-44页 |
(一)构建模型的目的 | 第36-37页 |
(二)构建模型的原则 | 第37页 |
(三)构建模型的流程 | 第37-38页 |
(四)胜任力因素的选取 | 第38-41页 |
(五)胜任力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六)胜任力模型的确定 | 第42-44页 |
三、胜任力模型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 第44-49页 |
(一)确定考核模型 | 第44-45页 |
(二)考核要素权重的确定 | 第45页 |
(三)确定考核要素的计算 | 第45页 |
(四)基于胜任力的科级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应用举例 | 第45-49页 |
第四章 胜任力模型在科级公务员绩效考核中的实施 | 第49-51页 |
一、绩效计划 | 第49页 |
二、绩效考核 | 第49页 |
三、绩效反馈与面谈 | 第49-50页 |
四、绩效结果的运用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一 访谈提纲 | 第54-55页 |
附录二 关于科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调查问卷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