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田律”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绪言 | 第10-28页 |
一、 本文的研究动机 | 第10-11页 |
二、 秦汉“田律”概况 | 第11-18页 |
三、 “田律”文本的性质 | 第18-22页 |
四、 相关研究回顾 | 第22-27页 |
五、 本文的视角与结构 | 第27-28页 |
上篇 资料篇 秦汉“田律”条文考校 | 第28-72页 |
一、 农田规划 | 第29-40页 |
1.1 为田 | 第29-40页 |
二、 土地授受 | 第40-43页 |
2.1 行田 | 第40-43页 |
三、 时令禁忌 | 第43-51页 |
3.1 时令 | 第43-49页 |
3.2 土忌 | 第49-51页 |
四、 农业监管 | 第51-57页 |
4.1 书言报 | 第51-54页 |
4.2 田时 | 第54-56页 |
4.3 田传 | 第56-57页 |
五、 田租赋税 | 第57-65页 |
5.1 入顷刍藁 | 第57-60页 |
5.2 户出赋 | 第60-61页 |
5.3 遗程、败程、希程 | 第61-63页 |
5.4 匿田、匿租 | 第63-64页 |
5.5 伪田籍 | 第64-65页 |
六、 农事纠纷 | 第65-72页 |
6.1 伤马牛、伤人 | 第65-67页 |
6.2 伤稼 | 第67-68页 |
6.3 犬入禁苑 | 第68-70页 |
6.4 盗田 | 第70页 |
6.5 侵道 | 第70-72页 |
下篇 研究篇 秦汉“田律”相关研究 | 第72-170页 |
第一章 秦汉律令体系中的“田律” | 第72-84页 |
第一节 “田律”的性质 | 第72-75页 |
第二节 “田律”与“田令” | 第75-79页 |
第三节 “田律”的适用范围 | 第79-81页 |
第四节 “田律”的源与流 | 第81-84页 |
第二章 秦及汉初的农田形制 | 第84-99页 |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亩积” | 第86-90页 |
第二节 “为田律”所见农田规划 | 第90-91页 |
第三节 “开阡陌”与“为田制” | 第91-99页 |
第三章 秦及汉初的土地经营与管理 | 第99-130页 |
第一节 秦及汉初的“名田制” | 第99-106页 |
第二节 农官系统及其管理模式 | 第106-120页 |
第三节 公田的经营形态 | 第120-126页 |
第四节 秦的公田与国家财政体系 | 第126-130页 |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土忌、田忌与五种忌 | 第130-158页 |
第一节 “律令”中的农事禁忌 | 第130-132页 |
第二节 “日书”中的“农忌”及其术数原理 | 第132-152页 |
第三节 从“农忌”看“日书”文本差异 | 第152-154页 |
第四节 “日书”与“律令”的关系 | 第154-158页 |
第五章 秦汉政治秩序中的月令与田律 | 第158-170页 |
第一节 从“时”到“时令” | 第159-161页 |
第二节 由月令入律令 | 第161-168页 |
第三节 律令、月令与农书的关系 | 第168-170页 |
附论 战国秦汉时期的先农信仰 | 第170-195页 |
结语 | 第195-197页 |
参考文献 | 第197-208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2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