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陕西传统民居中雨水景观要素及其特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2-22页
    1.1 课题背景第12-14页
        1.1.1 雨洪利用的重要性及在景观空间中的形式第13页
        1.1.2 民居空间中对水的处理和利用第13-14页
        1.1.3 陕西的雨情概况及其对当地民居中雨水景观的影响第14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第15-17页
        1.3.1 研究对象与范围第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3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4 研究框架第17页
    1.4 概念界定及研究进展第17-22页
        1.4.1 概念界定第17-18页
        1.4.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8-22页
2 陕西自然条件分析第22-36页
    2.1 陕西气候条件第22-25页
        2.1.1 陕北气候条件第22-23页
        2.1.2 关中气候条件第23-24页
        2.1.3 陕南气候条件第24-25页
    2.2 陕西雨情规律第25-31页
        2.2.1 陕北雨情规律第27-28页
        2.2.2 关中雨情规律第28-30页
        2.2.3 陕南雨情规律第30-31页
    2.3 场地条件分析第31-33页
        2.3.1 陕北场地条件分析第31-32页
        2.3.2 关中场地条件分析第32-33页
        2.3.3 陕南场地条件分析第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6页
3 陕西传统民居中雨水景观要素的调查及其解析第36-70页
    3.1 以“独立式窑洞”为代表的陕北传统民居中雨水景观要素的调查解析第37-49页
        3.1.1 民居建筑雨水景观要素的调查第37-43页
        3.1.2 民居环境雨水景观要素的调查第43-46页
        3.1.3 陕北民居雨水景观解析第46-49页
    3.2 以“合院式”为代表的关中传统民居雨水景观要素的调查及其解析第49-60页
        3.2.1 民居建筑雨水景观要素的调查第50-53页
        3.2.2 民居环境雨水景观要素的调查第53-57页
        3.2.3 关中民居雨水景观解析第57-60页
    3.3 以“前楼后院式”为代表的陕南传统民居雨水景观要素的调查及其解析第60-68页
        3.3.1 民居建筑雨水景观要素的调查第61-64页
        3.3.2 民居环境雨水景观要素的调查第64-66页
        3.3.3 陕南民居雨水景观解析第66-68页
    3.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4 陕西传统民居中雨水景观的成因及其特性第70-96页
    4.1 “独立式窑洞”民居中雨水景观的成因及其特性第70-80页
        4.1.1 “独立式窑洞”民居的雨水利用形式第70-73页
        4.1.2 “独立式窑洞”民居雨水利用形式的成因分析第73-76页
        4.1.3 “独立式窑洞”民居的雨水景观特性及其优缺点分析第76-80页
    4.2 “合院式”民居中雨水景观的成因及其特性第80-87页
        4.2.1 “合院式”民居的雨水利用形式第80-82页
        4.2.2 “合院式”民居雨水利用形式的成因分析第82-84页
        4.2.3 “合院式”民居的雨水景观特性及其优缺点分析第84-87页
    4.3 “前楼后院式”民居中雨水景观的成因及其特性第87-93页
        4.3.1 “前楼后院式”民居的雨水利用形式第87-89页
        4.3.2 “前楼后院式”民居雨水利用形式的成因分析第89-90页
        4.3.3 “前楼后院式”民居的雨水景观特性及其优缺点分析第90-93页
    4.4 陕西传统民居中雨水景观的不足及建议第93-96页
        4.4.1 陕西传统民居中雨水景观的不足第93-94页
        4.4.2 陕西传统民居雨水景观的建议第94-96页
5 陕西传统民居中雨水景观的经验与策略第96-114页
    5.1 “四位一体”的经验总结第96页
    5.2 “四位一体”之安全性层面第96-99页
        5.2.1 民居建筑中的雨水景观安全考量第97-98页
        5.2.2 民居环境中的雨水景观安全考量第98页
        5.2.3 “四位一体”安全层面之雨水景观策略考量第98-99页
    5.3 “四位一体”之生态性层面第99-104页
        5.3.1 民居建筑中的雨水景观生态考量第99-100页
        5.3.2 民居环境中的雨水景观生态考量第100-102页
        5.3.3 “四位一体”生态层面之雨水景观策略考量第102-104页
    5.4 “四位一体”之舒适性层面第104-106页
        5.4.1 民居建筑中的雨水景观舒适考量第104-105页
        5.4.2 民居环境中的雨水景观舒适考量第105页
        5.4.3 “四位一体”舒适层面之雨水景观策略考量第105-106页
    5.5 “四位一体”之艺术性层面第106-109页
        5.5.1 民居建筑中的雨水景观艺术考量第106-107页
        5.5.2 民居环境中的雨水景观艺术考量第107-109页
        5.5.3 “四位一体”艺术层面之雨水景观策略考量第109页
    5.6 “四位一体”的借鉴与创新应用第109-114页
        5.6.1 陕北民居雨水景观的借鉴与创新第110页
        5.6.2 关中民居雨水景观的借鉴与创新第110-111页
        5.6.3 陕南民居雨水景观的借鉴与创新第111-11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14-118页
    6.1 结论第114-115页
    6.2 应用与展望第115-118页
        6.2.1 应用第115-116页
        6.2.2 展望第116-118页
致谢第118-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4页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124-126页
图录第126-130页
表录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县域城区居住小区停车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陇西县为例
下一篇:主余震序列作用下SRC框架-核心筒结构易损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