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4-37页 |
综述一 缺血性脑中风及其治疗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1 发病机制 | 第14-16页 |
2 药物治疗进展 | 第16-19页 |
3 总结 | 第19-20页 |
综述二 醒脑静及其主要成分的研究进展 | 第20-30页 |
1 醒脑静的研究概况 | 第20-22页 |
2 栀子的研究概况 | 第22-24页 |
3 冰片的研究概况 | 第24-26页 |
4 麝香的研究概况 | 第26-27页 |
5 郁金的研究概况 | 第27-30页 |
综述三 中药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 第30-37页 |
1 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30-33页 |
2 药效动力学研究 | 第33-34页 |
3 PK-PD结合模型 | 第34-37页 |
前言 | 第37-40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40-93页 |
第一章 醒脑静中主要成分大鼠体内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40-57页 |
第一节 龙脑在大鼠血浆、脑组织中GC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0-4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0-41页 |
2 结果 | 第41-46页 |
3 讨论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栀子苷在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47-5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7-50页 |
2 结果 | 第50-56页 |
3 讨论 | 第56-57页 |
第二章 醒脑静口服给药后主要成分在SA及SO大鼠的血药动力学研究 | 第57-68页 |
第一节 SA及SO大鼠灌胃艾片及醒脑静后Bor血药动力学研究 | 第57-6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7-60页 |
2 结果 | 第60-62页 |
3 讨论 | 第62-63页 |
第二节 SA及SO大鼠灌胃栀子苷及醒脑静不同组方后Gen血药动力学研究 | 第63-6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3-65页 |
2 结果 | 第65-66页 |
3 讨论 | 第66-68页 |
第三章 醒脑静口服给药后主要成分在SA及SO大鼠体内血药及脑药动力学研究 | 第68-7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8-69页 |
2 结果 | 第69-73页 |
3 讨论与小结 | 第73-75页 |
第四章 醒脑静口服给药后PD研究及PK-PD相关性分析 | 第75-89页 |
第一节 醒脑静口服给药后的药效动力学研究 | 第75-8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5-77页 |
2 结果 | 第77-82页 |
3 讨论 | 第82-83页 |
第二节 醒脑静口服给药PK-PD的相关性研究 | 第83-8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3-84页 |
2 结果 | 第84-88页 |
3 讨论 | 第88-89页 |
第五章 脑中风及醒脑静对胃及十二指肠生理结构影响的研究 | 第89-9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89-9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0-92页 |
3 讨论 | 第92-93页 |
讨论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简历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