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绪论 | 第9-11页 |
|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思考 | 第11-20页 |
|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性质及活态保护现状分析 | 第11-15页 |
| 2.2 活态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特征 | 第15-17页 |
| 2.3 活态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 | 第17-20页 |
|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实践研究——以杭州手工艺活态展示馆为例 | 第20-34页 |
| 3.1 “传承人”保护 | 第23-25页 |
| 3.1.1 提升“传承人”地位 | 第23-24页 |
| 3.1.2 传承人带徒授艺 | 第24-25页 |
| 3.2 教育保护 | 第25-31页 |
| 3.2.1 非遗活态展示 | 第25-28页 |
| 3.2.2 非遗专题展览 | 第28-29页 |
| 3.2.3 非遗教育活动 | 第29-31页 |
| 3.3 市场化保护 | 第31-34页 |
| 3.3.1 生活化传承 | 第31-32页 |
| 3.3.2 生产性保护 | 第32-34页 |
|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发展对策分析 | 第34-40页 |
| 4.1 手工艺活态展示馆活态保护的问题分析 | 第34-36页 |
| 4.2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发展思路探索 | 第36-40页 |
| 4.2.1 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社会意识 | 第36-37页 |
| 4.2.2 注重传承人培养 | 第37-38页 |
| 4.2.3 坚持活态保护的继承与创新 | 第38-40页 |
| 5 结论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 附录 | 第46-53页 |
| 作者简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