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课程论文

清华附小“1+X”特色课程改革个案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言第12-19页
    (一)问题缘起第12页
        1.清华附小“1+X”特色课程改革研究的理论依据第12页
        2.清华附小“1+X”特色课程改革研究的实践依据第12页
    (二)文献综述第12-16页
        1.1978 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模式第13-14页
        2.与清华附小同时期进行特色课程改革的名校第14-15页
        3.清华附小“1+X”特色课程改革的研究第15-16页
    (三)概念界定第16-17页
    (四)研究方法第17-18页
    (五)研究意义第18-19页
        1.理论意义第18页
        2.实践意义第18-19页
一、清华附小“1+X”特色课程的运作特色第19-25页
    (一)清华附小“1+X”特色课程的实施与课堂改造第19-22页
        1.课程标准目标化—“学科质量目标指南”第19-20页
        2.课程目标明确化—“课堂乐学手册”第20-21页
        3.学习过程主动化—“一单,一问,一练”第21-22页
    (二)清华附小“1+X”特色课程实施与课程整合第22-25页
        1.学科内渗透式整合第22页
        2.学科间融合式整合第22-23页
        3.超学科跨界式整合第23-25页
二、清华附小“1+X”特色课程改革的动因分析第25-30页
    (一)清华附小“1+X”特色课程改革的政策动因第25-26页
        1.国家课程改革政策动因第25-26页
        2.学校课程管理动因第26页
    (二)清华附小“1+X”特色课程改革的理论动因第26-28页
        1.教育思想认识的模式化第27页
        2.教育对人社会价值的选择第27页
        3.课程理论的发展为改革提供的理论支持第27-28页
    (三)清华附小“1+X”特色课程改革的实践动因第28-30页
        1.学校课程整合的实践模式第28-29页
        2.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逻辑第29-30页
三、清华附小“1+X”特色课程改革的理念第30-37页
    (一)清华附小“1+X”特色课程改革坚持教育观第30-32页
        1.从社会本位到学生本位第30页
        2.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第30-31页
        3.从结果本位到过程本位第31-32页
    (二)清华附小“1+X”特色课程改革坚持学生观第32-35页
        1.为学生身体健康奠基第32-33页
        2.为学生高尚人格奠基第33-35页
    (三)清华附小“1+X”特色课程改革坚持特色课程观第35-37页
        1.坚持核心竞争力课程观第35页
        2.坚持特色主题课程观第35-37页
四、清华附小“1+X”特色课程改革的启示第37-45页
    (一)清华附小“1+X”特色课程改革推动核心素养构建第37-39页
        1.推动核心素养架构体系形成第37-38页
        2.明确核心素养课程内容第38-39页
        3.固化核心素养课程实施第39页
    (二)清华附小“1+X”特色课程改革推动育人体系建构第39-42页
        1.推动学校管理结构化、弹性化第39-40页
        2.促进核心素养,贯通整合育人第40-42页
    (三)清华附小“1+X”特色课程改革推动我国特色课程改革第42-45页
        1.“1+X”特色课程改革实现学生的“积极存在”第42页
        2.“1+X”特色课程改革贯彻课程设计和实践第42-43页
        3.“1+X”特色课程改革推动对我国特色课程改革的建议第43-45页
结束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第48-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倪瓒亭房题材山水画研究
下一篇:小学音乐课中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