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产城融合视角下深圳国际低碳城土地利用策略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9-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0-16页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和思路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3 研究框架第18页
    1.5 主要概念解析第18-20页
        1.5.1 产城融合第18-19页
        1.5.2 低碳城市第19页
        1.5.3 城市土地利用第19-20页
第2章 基础分析第20-35页
    2.1 产城融合理念解析第20-24页
        2.1.1 产城融合理念的提出第20-21页
        2.1.2 产城融合的定义与内涵第21-22页
        2.1.3 产城融合的表现与特征第22-23页
        2.1.4 产城融合的相关概念第23-24页
    2.2 国际低碳城建设情况分析第24-28页
        2.2.1 国际低碳城设立背景第24-25页
        2.2.2 国际低碳城空间发展现状与评价第25-26页
        2.2.3 国际低碳城的规划第26-28页
    2.3 基于产城融合的土地利用影响因素第28-33页
        2.3.1 土地利用相关影响因素选取第28-29页
        2.3.2 产业因素与土地利用第29-30页
        2.3.3 交通因素与土地利用第30-31页
        2.3.4 人.因素与土地利用第31-32页
        2.3.5 公共服务设施因素与土地利用第32-33页
    2.4 产城融合的空间尺度分析第33-34页
    2.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国际低碳城土地利用影响因素分析第35-59页
    3.1 产业空间布局分析第35-46页
        3.1.1 产业空间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第35-36页
        3.1.2 现状产业布局分析第36-37页
        3.1.3 规划产业用地需求分析第37-45页
        3.1.4 产城融合的产业用地布局目标第45-46页
    3.2 交通网络组织分析第46-49页
        3.2.1 交通组织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第46页
        3.2.2 现状交通状况分析第46-48页
        3.2.3 产城融合的交通组织发展目标第48-49页
    3.3 居住空间分布分析第49-55页
        3.3.1 居住空间分布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第49-50页
        3.3.2 现状居住空间分布分析第50-52页
        3.3.3 居民居住选址倾向第52-53页
        3.3.4 产城融合的居住空间布局目标第53-55页
    3.4 服务设施配置分析第55-58页
        3.4.1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第55-56页
        3.4.2 现状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分析第56-57页
        3.4.3 产城融合的服务设施配套目标第57-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4章 国际低碳城土地利用策略第59-89页
    4.1 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第59-69页
        4.1.1 采取紧凑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第59-61页
        4.1.2 组团式产业空间布局第61-64页
        4.1.3 均衡分布产业空间单元第64-69页
    4.2 集约化的空间单元组织第69-81页
        4.2.1 合理限定单元尺度第69-72页
        4.2.2 促进单元功能复合第72-74页
        4.2.3 绿色交通引导空间第74-79页
        4.2.4 分级布置服务设施第79-81页
    4.3 兼容混合的街区组织第81-88页
        4.3.1 混合互补的用地功能第81-84页
        4.3.2 弹性控制开发强度第84-86页
        4.3.3 多样兼容的建筑功能第86-88页
    4.4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结论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场所营造的大学校园绿地空间设计研究
下一篇:东北严寒地区村镇住宅院落声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