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基于恒流/恒压方式的锂离子电池开关充电芯片的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3-16页
    1.3 本论文主要内容和安排第16-17页
第二章 锂离子电池的理论基础第17-24页
    2.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7-18页
    2.2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第18-20页
        2.2.1 锂离子电池的内阻第18页
        2.2.2 锂离子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工作电压第18-19页
        2.2.3 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能量与功率第19-20页
        2.2.4 锂离子电池的贮存性能与自放电第20页
        2.2.5 锂离子电池的寿命第20页
    2.3 锂离子电池模型第20-22页
    2.4 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方法第22-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锂离子电池开关充电芯片的整体结构第24-31页
    3.1 锂离子电池充电芯片的主要功能第24页
    3.2 锂离子电池充电芯片的原理框图第24-26页
    3.3 芯片的工作原理第26-30页
        3.3.1 恒流充电环路的工作原理第27-28页
        3.3.2 恒压充电环路的工作原理第28-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系统环路分析与补偿第31-43页
    4.1 系统环路分析第31-34页
    4.2 补偿网络的设计第34-38页
    4.3 系统电路的Simulink模型第38-42页
        4.3.1 恒流充电电路的Simulink模型第39-41页
        4.3.2 恒压充电电路的Simulink模型第41-42页
    4.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电路设计第43-70页
    5.1 启动电流产生电路第43-46页
        5.1.1 启动电流产生电路的功能描述第43页
        5.1.2 启动电流产生电路的实际电路第43-44页
        5.1.3 启动电流产生电路的原理分析第44-45页
        5.1.4 启动电流产生电路的仿真结果第45-46页
    5.2 电压电流转换电路第46-53页
        5.2.1 电压电流转换电路的功能描述第46-47页
        5.2.2 电压电流转换电路的实际电路第47-49页
        5.2.3 电压电流转换电路的原理分析第49-51页
        5.2.4 电压电流转换电路的仿真结果第51-53页
    5.3 锯齿波产生电路第53-57页
        5.3.1 锯齿波产生电路的功能描述第53页
        5.3.2 锯齿波产生电路的实际电路第53-54页
        5.3.3 锯齿波产生电路的原理分析第54-55页
        5.3.4 锯齿波产生电路的仿真结果第55-57页
    5.4 充电电流和电池电压采样信号放大电路第57-62页
        5.4.1 充电电流和电池电压采样信号放大电路的功能描述第57页
        5.4.2 充电电流和电池电压采样信号放大电路的实际电路第57-59页
        5.4.3 充电电流和电池电压采样信号放大电路的原理分析第59-60页
        5.4.4 充电电流和电池电压采样信号放大电路的仿真结果第60-62页
    5.5 电流采样电路第62-65页
        5.5.1 电流采样电路的功能描述第62页
        5.5.2 电流采样电路的实际电路第62-63页
        5.5.3 电流采样电路的原理分析第63-64页
        5.5.4 电流采样电路的仿真结果第64-65页
    5.6 过零检测电路第65-68页
        5.6.1 过零检测电路的功能描述第65-66页
        5.6.2 过零检测电路的实际电路第66页
        5.6.3 过零检测电路的原理分析第66-67页
        5.6.4 过零检测电路的仿真结果第67-68页
    5.7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六章 芯片整体电路仿真第70-79页
    6.1 环路的频率特性第70-72页
    6.2 预充电、恒流充电、恒压充电功能仿真第72-73页
    6.3 再充电功能仿真第73-75页
    6.4 电源电压阶跃响应功能仿真第75-78页
    6.5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七章 结论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片上纹波补偿高精度AOT控制Buck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基于定转子电阻在线辨识的感应电机转速估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