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旋转失速先兆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模态波型失速先兆 | 第9-10页 |
1.2.2 突尖型失速先兆 | 第10页 |
1.2.3 其他类型失速先兆 | 第10-11页 |
1.3 失速先兆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1-12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轴流风机旋转失速的数值计算方法 | 第13-17页 |
2.1 数值计算方法 | 第13-16页 |
2.1.1 风机几何模型 | 第13页 |
2.1.2 网格划分 | 第13-14页 |
2.1.3 控制方程 | 第14-15页 |
2.1.4 湍流模型 | 第15页 |
2.1.5 边界条件 | 第15-16页 |
2.1.6 数值失速实现方法 | 第16页 |
2.2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3章 级数对风机失速先兆影响机制的研究 | 第17-42页 |
3.1 双级风机失速模拟结果分析 | 第17-32页 |
3.1.1 风机全压-流量特性 | 第17页 |
3.1.2 风机出口静压时域特性 | 第17-18页 |
3.1.3 数值探针布置方案与失速频率分析 | 第18-21页 |
3.1.4 失速先兆起始位置与类型 | 第21-26页 |
3.1.5 旋转失速发生前后动叶轮内流场动力学特征 | 第26-32页 |
3.1.5.1 失速前后相对速度流线分布的变化 | 第26-29页 |
3.1.5.2 失速前后湍动能分布的变化 | 第29-32页 |
3.2 单级风机失速模拟结果分析 | 第32-38页 |
3.2.1 单级风机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32页 |
3.2.2 风机全压-流量特性 | 第32-33页 |
3.2.3 风机出口静压时域特性 | 第33-34页 |
3.2.4 失速起始过程与先兆类型 | 第34-35页 |
3.2.5 旋转失速发生前后叶轮内流场动力学特征 | 第35-38页 |
3.3 单双级风机旋转失速过程对比分析 | 第38-40页 |
3.3.1 失速先兆起始位置与失速演化过程 | 第39页 |
3.3.2 失速先兆类型及旋转速度 | 第39-40页 |
3.4 突尖型失速先兆特征 | 第40-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动叶角度对风机失速先兆影响机制的研究 | 第42-54页 |
4.1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42-43页 |
4.2 不同动叶角度风机失速模拟结果分析 | 第43-53页 |
4.2.1 失速起始流量及失速裕度 | 第43-44页 |
4.2.2 风机出口静压时域特性 | 第44-46页 |
4.2.3 数值探针处相对速度变化规律 | 第46-48页 |
4.2.4 动叶角度为 27°时失速发生前后流场动力学特征 | 第48-50页 |
4.2.5 模态波型失速先兆特征 | 第50-51页 |
4.2.6 动叶角度为-9°时失速发生前后流场动力学特征 | 第51-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结论 | 第54-55页 |
5.2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