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可展天线的组网建模与优化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8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2 可展天线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8-16页 |
1.2.1 柔性材料的可展天线 | 第9页 |
1.2.2 刚性反射面天线 | 第9-11页 |
1.2.3 充气式天线 | 第11页 |
1.2.4 网状反射面天线 | 第11-16页 |
1.3 可展天线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基本单元的选择与大尺度建模 | 第18-28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基本单元的选择 | 第18-20页 |
2.2.1 运动副与闭环数的确定 | 第18-19页 |
2.2.2 拓扑图及方案的选择 | 第19-20页 |
2.3 模块单元与组网方式的确定 | 第20-21页 |
2.4 可展天线模型的建立 | 第21-27页 |
2.4.1 抛物面天线的拟合方法 | 第21-23页 |
2.4.2 新坐标系的建立 | 第23-24页 |
2.4.3 关键点位置的确定 | 第24-26页 |
2.4.4 展开机构的三维模型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运动学与模态分析 | 第28-41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基本单元几何尺寸设计 | 第28-31页 |
3.2.1 各杆长度的确定 | 第28-30页 |
3.2.2 其它连接点位置坐标的确定 | 第30-31页 |
3.3 基本单元的运动学分析 | 第31-35页 |
3.4 可展机构的模态分析 | 第35-39页 |
3.4.1 有限元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35页 |
3.4.2 局部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的转换 | 第35-38页 |
3.4.3 算法流程与实例运算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索网结构设计 | 第41-52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找形方法的介绍与比较 | 第41-45页 |
4.2.1 力密度法 | 第41-44页 |
4.2.2 动力松弛法 | 第44页 |
4.2.3 非线性有限元法 | 第44页 |
4.2.4 找形方法的分析比较 | 第44-45页 |
4.3 索网结构的设计 | 第45-47页 |
4.4 索网结构的找形 | 第47-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结构动力学性能分析与优化 | 第52-59页 |
5.1 引言 | 第52页 |
5.2 有限元软件模态分析 | 第52-55页 |
5.2.1 Ansys软件简介 | 第52页 |
5.2.2 Ansys建模与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5.3 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57页 |
5.3.1 材料影响 | 第55-56页 |
5.3.2 截面尺寸影响 | 第56-57页 |
5.4 结构参数优化 | 第57-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