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输配电技术论文--电力网论文

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估的配电网节能潜力综合评价方法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背景第9页
    1.2 我国配电网节能技术第9-10页
    1.3 多层次模糊评估法的研究及其应用第10-11页
    1.4 国内外配电网节能潜力评价方法研究现状及问题第11-13页
    1.5 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第13-15页
第2章 配电网基于单一节能技术的节能潜力评价方法第15-27页
    2.1 配电网新技术应用节能潜力评价方法第15-17页
        2.1.1 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应用第15页
        2.1.2 储能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第15-17页
        2.1.3 系统的新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第17页
        2.1.4 管理的新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第17页
    2.2 配电网技术改造节能潜力评价方法第17-25页
        2.2.1 优化电源布点第17-18页
        2.2.2 配电线路改造第18页
        2.2.3 线路经济运行第18-20页
        2.2.4 更换老旧高能耗配变第20页
        2.2.5 改造老旧高能耗配变第20-21页
        2.2.6 调整配变负载系数第21-22页
        2.2.7 调整运行功率因数第22页
        2.2.8 无功补偿技术第22-24页
        2.2.9 使用节能金具第24页
        2.2.10 配电网谐波治理第24-25页
        2.2.11 配电网不平衡负荷调节第25页
    2.3 典型集成技术节能潜力评价方法第25-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估法的配电网节能潜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第27-41页
    3.1 配电网节能潜力定义第27页
    3.2 多层次模糊评估法基本原理及步驟第27-34页
        3.2.1 多层次模糊评估法原理第27-28页
        3.2.2 多层次模糊评估分析步驟第28-34页
    3.3 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估的配电网节能潜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第34-39页
        3.3.1 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估的节能潜力评价方法研究第34-37页
        3.3.2 配电网节能潜力综合评价流程第37-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4章 算例验证第41-55页
    4.1 仿真计算条件第41-45页
    4.2 基于IEEE 36节点系统的配电网节能潜力综合评价方法应用第45-54页
        4.2.1 建立多层次模糊评估模型第46页
        4.2.2 确定综合评价方法权重集和评语集第46-47页
        4.2.3 准则层模糊评价第47-53页
        4.2.4 方案层模糊评价第53页
        4.2.5 综合评价结果第53-54页
    4.3 各技术改造技术仿真情况分析第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5.1 结论第55页
    5.2 展望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2-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调速系统引发低频振荡的机理及抑制措施研究
下一篇:变电站直流系统超级电容混合储能参数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