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攀高速公路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5 论文应用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相关基本理论 | 第16-22页 |
2.1 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2.1.1 工程项目管理概念 | 第16页 |
2.1.2 工程项目管理特征 | 第16-17页 |
2.1.3 工程项目管理任务和类型 | 第17-18页 |
2.2 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18-22页 |
2.2.1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定义 | 第18-19页 |
2.2.2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属性 | 第19页 |
2.2.3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发生的机理 | 第19-20页 |
2.2.4 安全风险管理的流程 | 第20-22页 |
第三章 丽攀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 第22-39页 |
3.1 丽攀高速公路概况 | 第22-24页 |
3.1.1 工程概述 | 第22页 |
3.1.2 水文地质情况 | 第22-23页 |
3.1.3 高速公路重点及难点工程 | 第23-24页 |
3.2 路基土石方工程 | 第24-33页 |
3.2.1 路基挖方 | 第24-29页 |
3.2.2 路基坡面防护 | 第29-30页 |
3.2.3 路基填方 | 第30-33页 |
3.3 桥梁工程施工 | 第33-36页 |
3.3.1 桥梁基础施工 | 第33-34页 |
3.3.2 桥梁下部构造施工 | 第34-35页 |
3.3.3 桥梁上部构造施工 | 第35-36页 |
3.4 隧道工程 | 第36-37页 |
3.4.1 地质条件评价 | 第36页 |
3.4.2 隧道通风 | 第36-37页 |
3.4.3 隧道供电 | 第37页 |
3.4.4 隧道供排水 | 第37页 |
3.5 丽攀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 第37-39页 |
3.5.1 丽攀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源的定义 | 第37页 |
3.5.2 丽攀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源的特征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丽攀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 第39-43页 |
4.1 模糊综合评价程序 | 第39-40页 |
4.2 丽攀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40页 |
4.3 丽攀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赋权 | 第40-42页 |
4.3.1 模糊综合评价原理 | 第40-41页 |
4.3.2 丽攀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赋权 | 第41-42页 |
4.4 丽攀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 第42-43页 |
第五章 丽攀高速公路施工风险应对 | 第43-59页 |
5.1 丽攀高速公路路基土石方工程风险应对措施 | 第43-46页 |
5.1.1 建筑物拆除 | 第43页 |
5.1.2 土方工程 | 第43-45页 |
5.1.3 石方工程 | 第45-46页 |
5.1.4 防护工程 | 第46页 |
5.2 丽攀高速公路桥梁工程施工风险应对措施 | 第46-50页 |
5.2.1 桩孔施工 | 第46-47页 |
5.2.2 起重作业 | 第47-48页 |
5.2.3 龙门吊施工 | 第48-49页 |
5.2.4 T梁安装 | 第49-50页 |
5.3 丽攀高速公路隧道工程风险应对措施 | 第50-55页 |
5.3.1 隧道涌突水泥处理 | 第50页 |
5.3.2 隧道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 第50-51页 |
5.3.3 隧道施工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 第51-54页 |
5.3.4 断层破碎地带的处理措施 | 第54-55页 |
5.4 丽攀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组织对策 | 第55-59页 |
5.4.1 施工工期保证组织 | 第55-56页 |
5.4.2 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第56-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探讨 | 第59-61页 |
6.1 结论 | 第59页 |
6.2 探讨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