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第三节 本论文的结构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第一节 国内外对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0-13页 |
一、反馈、教师反馈与反馈分类 | 第10-12页 |
(一) 反馈 | 第10页 |
(二) 教师反馈 | 第10-11页 |
(三) 反馈的分类 | 第11-12页 |
二、反馈明晰度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国外关于教师反馈的研究 | 第13-18页 |
一、国外关于教师反馈效果的研究 | 第13-17页 |
(一) 纠正性反馈是否有效的研究 | 第13-14页 |
(二) 反馈针对内容和语言形式效果的研究 | 第14页 |
(三) 反馈明晰度不同程度效果的研究 | 第14-17页 |
二、国外关于学习者对教师反馈态度的研究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国内关于教师反馈的研究 | 第18-21页 |
一、国内关于教师反馈效果的研究 | 第18-20页 |
二、国内关于学习者对教师反馈态度的研究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21-27页 |
第一节 过程写作教学理论 | 第21页 |
第二节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支架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节 二语习得理论 | 第23-27页 |
一、Swain的输出假说 | 第23-24页 |
二、反馈和注意 | 第24-25页 |
三、Long的互动假说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7-40页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27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27-28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 第28-35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8页 |
二、研究工具与数据收集 | 第28-35页 |
第四节 实验过程 | 第35-40页 |
一、实验前期准备 | 第35-38页 |
二、实验步骤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0-57页 |
第一节 反馈形式与学习者所感知的明晰度及其效果之间的关系 | 第40-46页 |
一、研究问题 1:不同反馈形式对于学习者所感知的明晰度是否存在显著影响? | 第40-42页 |
二、研究问题 2:不同反馈形式对于学习者的错误识别与错误纠正是否存在显著影响? | 第42-44页 |
三、研究问题 3:学习者对反馈明晰度的感知是否对他们的错误识别和错误纠正存在显著影响? | 第44-46页 |
第二节 错误类型与学习者的识别率、改正率和明晰度感知的关系 | 第46-48页 |
一、错误类型是否影响学习者的识别率与改正率 | 第47页 |
二、错误类型是否影响学习者对明晰度的感知 | 第47-48页 |
第三节 学习者语法知识水平与学习者错误数、识别率、改正率和明晰度的关系 | 第48-51页 |
一、学习者语法知识是否会影响其错误数 | 第49页 |
二、学习者语法知识是否会影响其识别率和改正率 | 第49-50页 |
三、学习者语法知识是否会影响其明晰度的感知 | 第50-51页 |
第四节 学习者对教师写作反馈态度、现状自评及喜好 | 第51-57页 |
一、学习者对写作反馈的态度和现状自评 | 第51-55页 |
二、学习者对教师写作反馈的喜好 | 第55-57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57-61页 |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57-59页 |
第二节 本研究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 第59-60页 |
第三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附录 | 第67-71页 |
附录A 关于学生对教师反馈态度、现状自评及喜好的问卷 | 第67-69页 |
附录B 教师访谈稿 | 第69-70页 |
附录C 学生语法知识水平的测试考卷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