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况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况 | 第15-16页 |
1.3 论文框架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2 钢铁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概述 | 第18-27页 |
2.1 物流成本的概念及构成 | 第18-24页 |
2.1.1 物流成本 | 第18-19页 |
2.1.2 物流成本的构成与分类 | 第19-21页 |
2.1.3 钢铁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 | 第21-24页 |
2.2 钢铁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及物流成本管理特点分析 | 第24-25页 |
2.2.1 钢铁企业物流业务流程 | 第24-25页 |
2.2.2 钢铁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特点分析 | 第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3 基于双维度作业成本分配法的钢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研究 | 第27-39页 |
3.1 作业成本法 | 第27-31页 |
3.1.1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体系 | 第27-29页 |
3.1.2 作业成本核算与传统核算方法的比较 | 第29-31页 |
3.2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钢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目的和内容 | 第31-34页 |
3.2.1 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 | 第31-32页 |
3.2.2 钢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体系设计内容 | 第32-34页 |
3.3 双维度作业成本分配法的钢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流程研究 | 第34-38页 |
3.3.1 收集数据 | 第34页 |
3.3.2 确认主要作业和资源耗费 | 第34-35页 |
3.3.3 确认资源动因、分配资源费用到作业 | 第35-36页 |
3.3.4 从范围——项目双维度交叉划分作业中心 | 第36-37页 |
3.3.5 基于范围——项目双维度的作业成本分配方法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基于改进BSC的钢铁企业物流绩效评价研究 | 第39-55页 |
4.1 建立物流绩效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 第39页 |
4.2 平衡计分卡的改进研究 | 第39-42页 |
4.2.1 平衡计分卡的内容 | 第39-40页 |
4.2.2 钢铁企业物流系统中运用BSC的原因 | 第40-41页 |
4.2.3 对平衡计分卡中非财务指标的改进 | 第41-42页 |
4.3 钢铁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2-48页 |
4.3.1 基于成本核算体系的经济性评价指标 | 第42-44页 |
4.3.2 基于流程价值的物流流程评价指标 | 第44-46页 |
4.3.3 基于员工成长的物流系统发展能力评价指标 | 第46-47页 |
4.3.4 基于顾客价值实现的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 第47-48页 |
4.4 钢铁企业物流绩效综合评价模型 | 第48-53页 |
4.4.1 权重确定 | 第48-52页 |
4.4.2 指标综合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5 实证分析 | 第55-74页 |
5.1 JS钢铁公司物流管理现状 | 第55页 |
5.2 JS公司物流成本核算实施过程 | 第55-65页 |
5.2.1 分析和确定主要作业 | 第55-56页 |
5.2.2 确定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分配至各个成本库 | 第56-57页 |
5.2.3 确定作业及作业模块中心,选择成本动因 | 第57-58页 |
5.2.4 基于范围——项目双维度法进行作业成本分配 | 第58-62页 |
5.2.5 JS钢铁公司内部物流成本报表分析 | 第62-65页 |
5.3 JS公司的物流绩效评价 | 第65-73页 |
5.3.1 前期准备 | 第65-69页 |
5.3.2 实施BSC绩效管理 | 第69-72页 |
5.3.3 物流系统中应用平衡计分卡可能遇到的问题 | 第72-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74-75页 |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附录 | 第78-82页 |
作者简历 | 第82-8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4页 |